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339) 蘇軾 (七) - 熙寧變法 - 12-11-2016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曾卓然

每集會介紹古今中外的已故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節目主持】:張偉國、曾卓然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 MB
【下載連結】:

蘇軾 (七)︰熙寧變法

蘇軾從陝西鳳翔府僉判任滿回京,已經是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二月,改任「判登聞鼓院」,他的弟弟蘇轍也調任大名府推官。幾個月之後,即治平二年五月,蘇軾的妻子王弗病死,年僅二十七歲。宋英宗對蘇軾的才學非常賞識,希望起用他擔任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知制誥」職位,但蘇軾資歷未夠,於是參加這一年的制科特旨考試,這一次的主考是龍圖閣直學士呂公著。呂公著是仁宗初年宰相呂夷簡的兒子,後來成為反對王安石新法的領袖,地位僅次於司馬光。蘇軾取得優異成績,他在《謝呂龍圖》詩中說:「兩登進士舉,一中茂才科」,考試之後獲推薦入直史館。史館是古代儲存文獻檔案,以及編纂國史的機構,能夠入直史館的官員,必須才學超卓,寫得一手好文章,宋朝宰相多數曾經入直史館。不過,蘇軾在史館時間甚短,幾個月後,治平三年四月,因父親蘇洵病逝,需要辭官回鄉守孝。

蘇軾、蘇轍兄弟守喪期滿,離開家鄉眉州回到汴京,已經是宋神宗熙寧二年二月,宋朝的政局已經出現大改變。前兩年,即治平四年正月,宋英宗駕崩,皇太子趙頊繼位,是為後世所稱的宋神宗,當時年僅十九歲。宋神宗在皇太子的時期,已經滿懷改革壯志,希望掃除積弊,富國強兵,振興宋朝。他喜歡閱讀王安石的文章,對王安石的改革意見十分欣賞,因此登上帝位之後,立刻召王安石回朝,官拜翰林學士。熙寧元年初,召見王安石,據史書記述,神宗見王安石,首先問他:「方今治國之道,當以何為先?」王安石答:「以擇術為先(選擇方法)。」又問:「唐太宗為何如主?」王安石答:「陛下每事當以堯舜為法,唐太宗所知不遠(沒有長遠的認知),所為不盡合法度(做法不完全符合先王法度),但乘隋極亂之後,子孫又皆昏惡,所以獨見稱於後世(被後世讚揚)。道有升降,處今之世,恐須每事以堯舜為法。」王安石為了詳細解釋他所說的「法堯舜」具體內容,其後呈上一篇〈本朝百年無事札子〉(「札子」是大臣向皇帝陳述意見的文件),札子回顧了宋朝自太祖到英宗五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的政策得失,特別是詳細評論仁宗朝四十多年財政、兵政、刑法、對遼關係、官吏升遷、貴戚待遇、諫官言論等作出檢討,指出積弊。〈札子〉末段說:「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無親友群臣之議,人君朝夕與處,不過宦官女子,出而視事(處理政務),又不過有司之細故(又只不過是各部門的施政細務),未嘗如古大有為之君,與學士大夫討論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為治理天下作出宏圖規劃)」。「伏唯陛下,躬上聖之質(擁有上等聖賢的品質),承無窮之緒(承繼無窮無盡的王朝帝位),知天助之不可常恃(明白上天的庇佑並不可靠),知人事之不可以怠終(明白處理人事不可以怠慢拖延而了結),則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大有作為的時代正在今日)。」不久,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開始籌備變法。

王安石原籍是江西臨川,即今日的江西生撫州市臨川區,生於宋真宗天禧五年,即公元1021年,比歐陽修小十三歲,比蘇軾年長十六歲。王安石的父親王益,讀書出仕,任官三十多年,但一直徘徊於州縣地方職位,從未在中央任職,因此他寄望幾個兒子安石、安國、安世、安禮、安上能夠出人頭地。安石的母親吳氏,據曾鞏後來的記述,說她「好學強記」,即喜歡讀書,記憶力甚佳,而安石的外婆黃氏,愛好陰陽術數,這些長輩,對王安石的成長和學習影響甚深。宋仁宗慶曆二年,即公元1042年,王安石考中進士第四名及第,據說他原本名列第一,應該是這科的狀元,但因為試卷中有「孺子」一詞,宋仁宗認為對他不敬,降為第四。但無論如何,王安石開始出仕,出任鄞縣知縣(鄞,音銀,今浙江寧波市),當時年僅二十一。後來又出任常州知州。王安石在地方官任上,修建水利,改革賦稅,官聲甚佳,而且他的詩文水平甚高,在文壇漸有名氣。嘉祐四年,王安石寫作《明妃曲》二首,借吟詠王昭君感歎人生濟遇,得到歐陽修、梅堯臣、司馬光等文壇名士的唱和,使他的名氣更上一台階。其中「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兩句,更道盡仕途坎坷。其後又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等名句,因而名氣大增。但王安石的志向遠不在詩文寫作,而是希望改革朝政,創造新時代。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thanks
thank you
thank you !!! .
thanks
thaksngks
123456789
thank you too much
thanks for sharing
thanks
thank you
thank you
3Q3Q3Q3Q3Q3Q3Q3Q3Q3Q3Q 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
thank you
thanks for sharin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