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科學家成功將一本書寫進DNA芯片(圖)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2-8-20 07:35 AM     標題: 科學家成功將一本書寫進DNA芯片(圖)

公仔箱論壇5 d9 d0 l2 U# k9 q) R% n. a3 y% G
        DNA是已知密度最高也最穩定的信息存儲介質。


; ^' T, C$ o& l2 L9 [" L- Q! [. Xtvb now,tvbnow,bttvb6 _# E+ [" f$ q2 d- z& j
在儲存信息方面,硬盤與DNA相去甚遠。我們的基因編碼只需一克就能包含數十億Gb信息,一毫克就能收錄美國國會圖書館中的所有藏書內容,而且還能剩下足夠多的空間。當然,所有這一切只是理論上的推斷。現在,根據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報告,研究人員成功將一本書儲存在不到1微微克(10⁻12克)DNA中。這本HTML格式的書包含53,000個單詞和11幅JPEG圖像,以及一段JavaScript程序,大小為5.3MB,研究人員將其翻譯成DNA序列,每比特一鹼基,鹼基流然後以96鹼基分組,每組鏈接到一個19鹼基地址,地址指示了數據儲存在位置。所有這些序列用合成機器轉成DNA,打印在DNA芯片上。
+ U" I% Z1 \, I2 b6 J7 q公仔箱論壇% {0 ~4 w( T5 a, g- H* U6 x
DNA是已知密度最高也最穩定的信息存儲介質。理論上而言,DNA的每個核苷酸可以編碼兩個比特,每克單鏈DNA的存儲容量可達455艾字節(1艾字節=10的18次方字節,1字節=8比特),大約相當於1000億張DVD光盤的容量,存儲密度幾乎是閃存等現有數字媒體的五六百倍。而且,存儲在DNA中的數據時隔幾千後年仍能夠被讀出。
* h& N) J& F- O. w7 D" W) ~  S
7 S, o/ ?8 a( d$ P4 Y- E4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此前曾有研究人員嘗試過將數據寫進活細胞的基因組內,但這種方法存在很多問題:首先,一旦細胞死亡,存儲的內容將會丟失;其次,細胞會分裂複製,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新的變異,從而更改存儲數據。此外,利用DNA長序列讀取和寫入數據存在一定難度,而且成本很高,這使得利用DNA進行大規模數據存儲不太現實。, b# J3 s- e& D0 n

4 T$ |. Q" t6 U* e8 B: cwww3.tvboxnow.com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哈佛醫學院合成生物學家喬治·丘吉爾帶領的研究團隊不使用細胞,而是用噴墨打印機將化學合成的DNA短片段嵌入到一個微小的玻璃芯片表面。他們將一本由丘吉爾參與編寫的遺傳學課本轉換成“0”和“1”的比特形式,並用DNA的4個鹼基中的A或C來編碼 “0”,G或T來編碼“1”,從而將課本內容寫入了DNA中。這個DNA芯片採用了類似於計算機硬盤分區的方式,將課本內容分散為數據塊來存儲。
6 a9 g, ~2 G; y4 s  J* I, q
. Y  k( O0 Z, N! G! B公仔箱論壇讀取這些數據則需要一個DNA測序儀和一台計算機。由於每個DNA片段中都包含着一個數字“條形碼”,記錄了其在原始文件中的位置,因此所有的片段可被重新組裝,並轉換成數字格式。電腦還能幫助糾錯:每個數據塊都被複制了數千次,通過與其他副本相比較,任何一個小錯誤都可以被識別並修復。
# I8 t+ R; s- N* y.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8 Z+ H1 T! N) V4 Z7 P研究人員將課本內容存入DNA,然後又重新轉化為數字形式讀出,結果顯示,這個存儲系統的底層讀取錯誤率為每百萬比特只有兩個錯誤,可與DVD比肩,遠遠優於磁性硬盤驅動器。不過,由於數據編碼是與DNA合成同步完成的,因此這種方式不支持可擦寫數據存儲,但適用於長期歸檔存儲。
6 j  ^2 A5 `. k) m" Q, ^2 Dtvb now,tvbnow,bttvb2 j3 }$ j/ x5 Z* M" `: M! o$ ?7 i: |; m
研究人員表示,因受操作成本、速度(此次花了大約幾天時間)和測序儀大小的制約,將DNA作為一種通用的數據存儲介質目前還不切實際,但這一領域正在快速發展,未來5年到10年內有望開發出比傳統數字存儲設備更快、更小、更便宜的DNA存儲技術。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3.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