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港一場禽流感後,由雞檔轉型,變身主攻本地農產品 , a7 M, [" T* {* Z. l最初, 我們吃的都是本土生產食材,不管是餐餐有飯開的稻穀禾米,還是鹹魚白菜也好好味的草根食糧;然後,經濟起飛,開始追求生活質素,舶來品成為搶手貨,買得起,用得威,更是優越的見證,本土食材,逐漸凋零。經過不知幾多個寒暑,食物有的加點化學產品,有的添些外來基因,我們吃而不知其味,我們開始懷念,那些曾經在我們味覺上留下的痕迹。於是,也慶幸,在後工業年代,有人走回農田,有人守着漁場,有人極力保留原來的品種,讓本土各種食材留存至今,讓決心生於斯、長於斯也堅守吃於斯的人們,在大部份「製作」出來的食材當中,留下了一條鮮、活、真的道路。 3 d7 J, J. V5 j7 c. { " p8 u, U+ F0 \www3.tvboxnow.com * s% k0 Y5 u/ g4 e(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T/ W9 N7 k
為甚麼要吃本土?三大理由:(1)並非所有食材都有外國貨供應,就算有,受到水土環境等因素影響,種類都會有所不同。人與環境融和,食物當然也是本土供應的最貼近自己身體,不寒不燥,不慍不火,以最短的距離和時間進入胃中吸收,是理所當然的行為;(2)是的,現代交通發達,所有食材都能夠以最快時間送抵目的地,但不要忘了現代農業的分散流程,收割後還要集合、冰鮮,才輸往各州各省,送到香港再分發至菜檔,起碼三日,三日?甚麼菜都無味了;(3)在這個追求有機、環保、無毒和低碳的年代當中,本土農業要維生,根本就是要走這條路,售賣質優和原始的產品,才能和其他大量生產的食材各走各路。You are what you eat,正如《Tender at the Bone: Growing Up at the Table》(台譯:《天生嫩骨:餐桌邊的成長紀事》)的作者Ruth Reichl所說:「食物可能是用來了解這個世界的一種方法。當你在觀察一個人吃東西時,你可以發現甚麼樣的人,就吃甚麼樣的食物。」就是這麼簡單。 www3.tvboxnow.com$ l) U3 x5 o3 |
tvb now,tvbnow,bttvb- b1 a+ P2 j( ?7 p% H9 F
. c e; w& t& `- G. I, y. @ 3 }& s0 Y7 a3 U/ y/ B0 L9 Zwww3.tvboxnow.com1 q: S( g' _) P# u
www3.tvboxnow.com f3 x7 L& N- T S$ E9 q
www3.tvboxnow.com6 f5 V9 o. _! n* V) K0 P. w
公仔箱論壇; q7 g/ ]7 g3 g- Y
1 F2 u$ o0 j8 Y# l+ D
`1 v, b' B. g: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l/ R a. I, ~8 c& o4 V: ^2 m三個理由,三間店舖香港專門出售本土食品的店舖,往往就是有機和優質畫上等號的,這種策略上的劃分,讓我們很容易都分辨得到付出越多得到越多的道理,當然,有商必有奸,小心認清每種食材的分別和身世,是顧客們最應該熟讀的選購入門百科。 9 W( q& |* v. D5 v) N4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