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饑荒或戰爭時,不難聽見難民窮困得只能吃樹皮、樹芯,着實令年輕一輩難以想像。殊不知,來到現今這個世代,其實我們也經常吃到樹皮、樹芯,說的就是由「灰姑娘」碩莪樹樹芯加工製成的「白雪公主」──西米。西米的原身是一棵不起眼的大樹,馬來群島的原住民早已懂得把其當作糧食,直至近代西米大行其道,除了用來製成甜品,還會加入餅乾、布丁、麵條、甜辣醬、酒類,甚至工業用料之中,成為最佳的增稠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d# \' T5 |+ ]2 s! L U
西米,又稱為西谷米,最為傳統的是從碩莪樹(學名:Metroxylon sagu),又名西谷椰子(英文:Sago)的木髓部分提取出來的澱粉,經過手工加工製成,如今已改為由機械大量提取生產和出售。西米在中國廣東等沿海地區也叫做沙穀米、沙孤米。產於南洋群島一帶的西米,淨白如珠,營養頗豐。" F9 h' ~; u# G
. n/ N5 P' T+ D
- _& ]" g$ d2 h3 d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9 w# w( X( w: h: ~0 A1 k' V# j
tvb now,tvbnow,bttvb! U! U' b/ n$ y" [7 Z
西米由原生於東南亞馬來群島的棕櫚科西谷椰屬植物中的樹幹、樹身(莖)加工,通過機械處理粉碎、浸泡、篩漿過濾、沉澱、烘乾製成。澱粉曬至半乾燥時,搖成細粒,再行曬乾,即為西米。成品亦即是我們常見一顆顆圓珠狀的可食用西米澱粉。tvb now,tvbnow,bttvb. l" \' o7 i E0 [# \6 ] 明朝古籍記載/ R/ q- i# N; a& @ Q
早在中國明朝通事馬歡於1451年完成的《瀛涯勝覽》記載,有關「滿剌加國」(即馬來西亞馬六甲)一章裏就寫了這一段:「山野有一等樹,名沙孤樹,鄉人以此物之皮,如中國葛根擣浸澄濾其樹作丸,如綠豆大,曬乾而賣,其名曰沙孤米,可以作飯喫。」文中的沙孤,亦即就是Sago的譯音,反映了在五百多年前一名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通事,已詳細描繪了碩莪這種食物,也反映了當時馬六甲原住民以碩莪為主糧的情況。 8 v4 r3 r- C/ F4 @% O; mtvb now,tvbnow,bttvb具有食療效用tvb now,tvbnow,bttvb, G6 f0 f. M) R* ^* b8 o' I" P$ Y d
說穿了,西米其實就是碩莪樹中的澱粉質,整粒西米幾乎是純澱粉,含88%的碳水化合物,其餘是蛋白質、少量脂肪及維生素B。在古時,西米加在牛奶布丁中是供病人食用的食物,更是不少遊牧民族的主要食糧,就連森林中的動物也懂得從樹幹中取食。近代,人類對於西米的需求漸多,令碩莪樹由一棵不起眼的樹木,變成升價十倍的優良樹,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名副其實是賺取外滙的「金母雞」!& F1 @) J, a, K6 X8 c9 b
- S1 P! Q$ z/ p. A; u!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