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鮪魚罐開罐數小時 易中毒

連串食物中毒事件,讓消費者吃得不安心。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及食物環境衛生署測試市售罐頭魚及鮪魚三明治,發現開罐後不立刻食用,魚肉中「組織胺」(his-tamine)含量會超出標準,食用後口腔出現刺痛灼熱、嘔吐、出汗、面部通紅、腹瀉和出疹等現象,但會在24小時後消退。香港消委會建議,開罐後應盡快進食,或是放入冰箱保存。 香港多家報紙報導,消委會與食環署測試市面43款魚罐頭及鮪魚三明治樣本的「組織胺」含量,發現雖然全部符合安全標準,但發現部分商店將鮪魚三明治存放在室溫地方,並無冷藏,會在數小時內產生大量組織胺,數量是國際標準上限的五倍半,市民誤食可能會中毒。食環署進一步測試溫度對組織胺形成的影響,發現在攝氏22度環境下放置含微量組織胺的鮪魚24小時後,每千克樣本含2200至2600毫克組織胺,是國際標準上限的11至13倍。在攝氏33度存放4小時,每千克樣本就出現4.4毫克,8小時後升至1100毫克。根據國際標準,每千克罐頭魚的組織胺含量不應超過200毫克,開罐後24小時,魚肉的組織胺含量會大幅增加。所以開罐後一定要及時食用,同時也必須存放在攝氏4度以下。消委會呼籲,即時售賣的三明治不應在室溫存放或展示超過兩小時。消費者應將罐頭開罐後一至兩天內吃完,沒吃完也要丟掉,購買預先包裝的鮪魚三明治時,應留意保鮮期及冷藏溫度,並盡快食用,三明治要保存在攝氏4度以下,必須與生的食物分開存放,一至兩天內食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