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景點] 淡水尋寶記/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淡水人暱稱為小白宮的建築物是給誰住的? 清代的海關可分為常關與洋關,常關即舊有的海關,就本國的船隻裝載貨物徵收關稅,屬國內貿易關稅,而臺灣在設省前並沒有常關的設置,由福建海防負責管理。臺灣洋關的設立,始於1860年北京條約,淡水正式開港通商,1862年六月二十二日於滬尾洋關正式設立。成立後的淡水海關除本身業務外,並總理隨後所設立的雞籠(基隆)、打狗(高雄),與安平三處關口的關務。早年滬尾海關僅副稅務司與數名職員為洋人,後來隨著洋官員增加,加上不願意與華人混居,於是陸續向淡水地主吳春書、吳惶葉兄弟購買位於埔頂的土地,興建三棟洋房,作為洋官員居住的官邸,即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由於外觀均為白色,而有小白宮之稱。 什麼是「殖民地式建築」?有什麼特徵? 十五世紀起,西歐列強開啟大航海時代,殖民者在海外適應新生活之際,經常將故鄉的建築、文化、生活方式移植到居留地,以解鄉愁,而與當地的環境、地貌形成強烈對比。這類建築到了殖民地,常基於當地氣候、文化、環境條件等因素,而有所調整、變更,因而在外觀上便反應出不同的特徵與形式,稱為「殖民地式建築」。在臺灣,殖民地式建築分布以早年開埠的淡水、基隆、安平、高雄以及外島的金門最多。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就是一棟殖民地式建築。其特徵表現在:抬高地基、建物前或四周有類似迴廊之 Verandah(涼臺)的設置、落地門窗、煙囪等等。其中,涼臺的設計佔建築面積很大的比例,這種半室內、半室外的形制,形成另一種型態的生活空間,和僅為增加建築面積之Balcony(陽臺)設計不同,因此這種擁有大面積的Verandah的殖民地式建築又稱為Bungalow(涼臺殖民地式建築)。 小白宮的迴廊涼臺為什麼設計得這麼寬廣?, p5 j! W- [/ j2 ~) c) v' w& G  F

一般咸信,涼臺殖民地式建築是源起於英國的第一個殖民地—印度,為解決熱帶地區炎熱、潮溼的氣候所發展出的建築形式,以達到保持室內涼爽,又可保留殖民者原有的文化習俗與生活方式。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的涼臺深達八呎,佔整個建築面積達41.9%,主要的房間都可直通涼臺。寬敞的涼臺,是生活空間的展現,用以擺放傢俱、桌椅等,在炎炎夏日可達到遮蔽效果,下雨時也仍可在戶外活動,在空間的運用上彈性多變。 為什麼同樣是殖民地建築,小白宮外觀為白色,英國領事官邸卻是紅色?
# `( M' {, C; N* r

英國領事官邸以廈門磚為主要建材,故呈現紅色;另有一說是因為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鍾愛紅色,於是在興建之時便刻意採紅磚建築。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外觀以白色灰泥為主,除了是移植自歐洲白色建築的傳統,還兼有隔熱的效果,因臺灣夏日日照長,白色較不易吸熱,可以有效阻絕熱氣;加上白色在視覺上較為涼爽,因此採白色外觀。 此外,小白宮面朝淡水河的立面,有十一個半圓拱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在視覺上具有協調柔和與美感,還可增加光照面積,使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 小白宮為什麼會荒廢? tvb now,tvbnow,bttvb) p( ?# A1 _( m+ @* G4 g3 _

最初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共有三棟,因而有「埔頂三塊厝」之稱。1884年清法戰爭時,其中一棟助理居住的洋房被摧毀,另一棟職員宿舍也在二次大戰中遭到破壞,於戰後拆除,僅存官邸一棟。日治期間,淡水海關逐漸沒落,官邸也被改為賓館;1900年,成為當時的海關關員所組的「五十會俱樂部」關員社交、打球、辦活動的場地。國民政府時期,一度成為當時總稅務司署長李度的官邸,但因距離臺北遙遠,往後歷任署長均不住此地,遂日益荒廢。1996年原計畫拆除改建新樓,在地方人士、學者搶救下,才於隔年指定為古蹟。


6 a, J3 h/ z5 E3 u

/ a! M  _# J- M- P+ h. y& t


( |, S% Z' w& ~# ?: g& g$ v; ?2 `0 d公仔箱論壇


* W8 F3 ]0 w9 a/ u5 H- Y- Qwww3.tvboxnow.com
# y# J0 z; Y$ L3 k

9 l5 Z+ S' x; v! F4 V  W/ u4 }&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u6 }  d6 ~3 v7 T
  


& y3 X( B; \" F; Y$ X, o3 L  `


' Y5 U0 K- g/ s# W0 o0 ztvb now,tvbnow,bttvb

0 m& p+ A9 Y& \2 Q* {- g

1

評分次數

  • civicboy196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