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235)曹操 (十二) - 火燒赤壁 - 15-11-2014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每集會介紹古今中外的已故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3.41 MB
【下載連結】:

曹操 (十二)︰火燒赤壁

曹操佔據江陵之後,荊州大局略定,荊州八郡已取其七,只餘下劉琦、劉備仍然據守夏口。夏口雖然是軍事要衝,但二劉的殘存兵力,只有約二萬餘人,實在不可能與曹軍爭持,甚至據地自守也有困難。唯一的選擇,是向孫權求助,於是有諸葛亮出使江東,游說孫權君臣的行程。史籍和小說,都記述了諸葛亮在江東君臣面前的精彩辯論,力勸孫權出兵抗曹。諸葛亮向孫權君臣分析形勢:曹操取得荊州之後,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江東政權危在旦夕,兩代三主打拼經營二十多年的地盤,極有可能要拱手讓人,這絕非尚武進取的孫權所甘願,因此孫權心中早有定案,從他在群臣面前的激烈反應可以得知:「權悖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不過,孫權需要借諸葛亮的口才和對時局的分析,打消群臣畏縮、顧慮,振奮軍民的士氣,決定與劉琦、劉備合作。於是孫劉聯盟形成,長江變成暢通無阻的水軍路線。局勢改變,出現了曹操意料之外的新敵人。

小說戲劇對赤壁之戰的描述非常詳細,讀之有身歷其境的感覺,但史籍之中,有關這場大戰的記述文字卻非常稀少,據《三國志》所記,曹魏方面,只有二十多字的簡單記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蜀漢方面,則說:「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記述較為詳細。而吳國的記述,提及火攻:「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劉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

不過,《三國志.周瑜傳》提及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周瑜、程普迎戰曹操水軍,在赤壁附近遭遇,「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也就是說,第一回合接戰,周瑜把曹操水軍迫往長江北岸,自己的戰船守住南岸。而赤壁的北岸烏林一帶,正是沼澤地區,古代稱為「雲夢」,時至今日,仍是一片湖沼,名為「洪湖」,不利戰船停靠防守,而且曹操軍中軍疫病流行,戰意消沉,周瑜、諸葛亮用反間計、又以火攻戰術,打敗曹操。

周瑜一戰而勝,絕非僥倖,他早已熟悉長江中游的地理形勢,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述,這位「長壯有姿貌」(即高大、強壯、相貌俊美),而且精於音樂的周郎,早在孫策時,已為孫氏經營長江中游,在長江中游今日的九江、黃州、武漢、岳陽之間多次往來,對長江水道和沿岸的險要,應非常瞭解,所以他能夠在適當地點,把曹軍引向北岸,困於沼澤之地,利用地利、天時和人謀,取得勝利。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good ar
thanks for sharing
thanks a lot!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1
古今風雲人物 - (235)曹操 (十二) - 火燒赤壁 - 15-11-2014
thanks
多谢楼主同我哋分享新一期嘅《古今风流人物之曹操(十二)》
Thanks!
Thanks!
Thank you
thank you
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

不過,《三國志.周瑜傳》提及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周瑜、程普迎戰曹操水軍,在赤壁附近遭遇,「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也就是說,第一回合接戰,周瑜把曹操水軍迫往長江北岸,自己的戰船守住南岸。而赤壁的北岸烏林一帶,正是沼澤地區,古代稱為「雲夢」,時至今日,仍是一片湖沼,名為「洪湖」,不利戰船停靠防守,而且曹操軍中軍疫病流行,戰意消沉,周瑜、諸葛亮用反間計、又以火攻戰術,打敗曹操。

周瑜一戰而勝,絕非僥倖,他早已熟悉長江中游的地理形勢,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述,這位「長壯有姿貌」(即高大、強壯、相貌俊美),而且精於音樂的周郎,早在孫策時,已為孫氏經營長江中
thank you
Thank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