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資訊] 海派老街 最值得漫步的5條上海街道

上海思南路     思南路     縱使有再多的金屬感,上海的窈窕也非別的城市所能模倣得來,舉手投足都讓人對上世紀30年代充滿了想象。一邊是擲地有聲的金屬感,一邊則是爵士樂般的嫵媚動人。即使歲月不留情地在臉上劃滿滄桑,那份氣質總是跑不掉的。     Massenet Rue,思南路曾經有過一個浪漫的名字。這裏被稱為上海的“上只角”。兩邊高大的法國梧桐倣佛把燈紅酒綠的都市喧囂阻擋在外。來往的自行車在暖暖的陽光下,拉出長長的影子,向來是片高尚的地區。這氣質就不是一般街道可比擬的。     街道兩邊都是很有歷史的小洋房,但是卻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種。精致的鏤空花紋在屋檐下訴說曾經的輝煌,可是磚瓦上分明有斑駁的痕跡。隔著欄桿,你可以看到他們的主人和我們一樣,過著再也平凡不過的生活。即使回歸到以前的洋樓,也無法改變逝去的歲月。只是在花園裏綠蔭叢中的一角,才能瞥到些許依然積淀著的高貴氣質。有人帶著小狗在花園裏散步,也能看到具有上海特色的“萬國旗”,如果再也無法接受那些人工精心雕琢出來的所謂歷史,那一定能在思南路的這些“活著的歷史”中找到純正的感覺。     這裏也是名人的故居聚集地,孫中山、周恩來、張學良都在此度過了一段日子。這些文化的底蘊依然彌漫在思南路的周圍。周公館早就是免費的參觀場所,幽靜的小樓裏卻有著樸實無華的內飾,倒是樓下的小花園頗有情致。

皋蘭路上的小店     周邊推薦:皋蘭路     就在思南路旁邊,1號是“張學良公館”,他和趙四小姐曾在這裏小住。16號的這棟建築相當顯眼。原為東正教聖尼古拉斯教堂,建于1928年。教堂體積不大,小巧玲瓏、造型也很別致。     阿娘面館:思南路36號(近南昌路)     充滿上海市井氣息的一處美食,顧客也主要是上海本地人。就餐環境真是不怎樣,狹小的座位,有點油膩膩的地板,名氣卻在上海灘上當當響。     古董花園:思南路44號甲     這家店的正業應該是古董店,而副業才是咖啡館。店裏的擺設看起來雜亂,卻讓人有種落入時光機器的感覺。座椅燈具擺設,都標著價呢。旁邊小花園裏還放著一個被當作茶幾的老式縫紉機。這創意真不錯,買家具還是喝咖啡,或是簡單地打發時光,隨你。

上海華山路     華山路     白日裏,華山路常常車水馬龍,但是卻總有一層神秘的面紗。在百多年前,它是從靜安寺到徐家匯的唯一通道,名字叫“徐家匯路”。數個傳說發生在這裏,比如以前的丁香花園,傳說是當年李鴻章為愛妾丁香所建;而與它交界的武康路,就是小說和電影《色‧戒》裏的“福開森路”。     華山路現在的姿態,歸功于那些依然筆挺矗立在街道兩邊的建築,它們清高卻並不孤傲,允許人們近距離觀看卻始終有一種遊離的氣質。這條路上,出過很多明星的上海戲劇學院門口常常會出現張揚又美貌的年輕人,曾經有很多名人入住過的枕流公寓等老式裏弄建築依然保持挺拔靜謐。如果你拐到某一個弄堂,車水馬龍的聲音又瞬間被摒除在外,這種外表熱鬧內裏內斂的氣息,恰如典型上海人最推崇的精神實質。     而如果到了晚上漫步在這裏,又安靜得可以聽見樹葉沙沙,凝望Art Deco風格的某個窗欞,和深深弄巷裏的小竹林,你會由衷地喜歡上這座城市。

丁香花園   丁香花園:華山路849號     這座傳說中的花園如今仍然保持著中式傳統庭院配上歐式建築的風格,花園的後半部分現在並不對外開放,庭臺水榭只能透窗而現;而前半部變成了一個餐館,在草坪和大樹背後的全透明玻璃墻房子裏。對面則是佔地頗大的丁香別墅。     摩登時代:華山路699號(乙)     在這裏,老電影裏才有的道具成了賣品,舊式的收音機、杯盤、臺燈、沙發、搖椅、桌櫃,配上白色的泛著暈黃燈光的典雅吊燈,綴有薔薇花樣的墻紙,無不給人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莫氏畫廊:華山路789號     這裏的一個亮點是有很多有關上海主題的作品,店面不算大,這些畫安靜地佇立在架子上,折射著太陽光,老板常常坐在門口曬太陽,如果你有上海的地標問題與他探討,他會很樂意與你探討。
1 s- D  W; s4 q* P. Zwww3.tvboxnow.com
7 g9 L- L+ G2 Ctvb now,tvbnow,bttvb/ c7 B3 d7 f% ~" p/ }( X8 m' q& q

武定西路上的淡定氣質   武定西路     武定西路並不算太知名,但是和張愛玲有關的一切都是浪漫的象徵,成為很多文藝青年追逐的對象。這條路上最有名的便是位于武定西路1375號的開納公寓。這個被她稱為“避世”生活的地標,建成于1932年,以英商“汪記洋行”大班開納命名,當時可謂滬上最氣派的公寓建築,甚至還配有車庫。建成後,住的幾乎都是頭面的人物,其中就有投奔姑姑而來的張愛玲。就算早就改成住房和臨街商業店鋪,但濃重的舊上海氣息如今依然不經意之間流露于外觀之間。     武定西路的美勝在細節。人行道邊音符形狀的鐵柵欄,便是上海愛樂樂團的處所。高挑的愛奧尼亞柱,紅色的木制門窗,白墻紅頂的洋房矗立在綠樹成蔭中,把飄來的音樂聲圍繞其中。而路邊某條弄堂的門楣卻是富有歐式氣質的白色外觀,雕刻著大氣的花紋。這隱沒在市井中的藝術感,也是上海擁有嫵媚氣質的某種組成細胞。     由一尊小約翰‧施特勞斯雕塑開始,武定西路的另外一頭是雕塑的長廊。路邊思考的男人,慵懶的寵物狗,吹薩克斯的男子,看來閒散悠適的形態加重了武定西路的淡定氣質。

幽篁裏   勃遜餐廳:武定西路1455號     這家店的老板一定非常喜歡高迪,這樣馬賽克和曲線的運用讓人不得不注意它,不過內部卻是一家地道的法國餐廳。走入內部,淳樸的法式鄉村裝修風格立即展現在眼前。     地中海意大利餐廳:武定西路1317號     漂亮的小洋樓四周是落地的玻璃,頗有點托斯卡納的明媚感。白色的基調讓地中海的感覺更為突出。大樹穿過二樓的地板茁壯成長,搭配燈光和玻璃,即使來份下午茶,也是大隱隱于市的悠閒。

長樂路   長樂路     長樂路有趕不完的時髦,逛不完的個性小店,一整天泡在那裏都沒問題。當這裏成為本地年輕一代設計師和潮牌蜂擁而至的地點時,它被稱為“上海的裏原宿”。     長樂路的流行風尚有點年頭了,相對比較長,分成四段各有特色:富民路-陜西南路段,以公仔模型為特色;陜西南路-茂名南路段,旗袍定做和錦江迪生等一線專賣店;茂名南路-瑞金路段,潮牌小店,飯店為主;瑞金路-成都路段,大量個性小店讓你逛到腳軟。     其實多年前的長樂路並不是觀“潮”的主要街區,更成名的是以定做中裝為主要業務的小店。處于淮海路商業圈的外圍,這麼好的地理環境。不走古典風,也不走大牌風,卻選擇了一條“潮”路。Made in Shanghai的標簽倒是也符合了一部分人的口味。漸漸的,這條街吸引了不同風格的設計師、明星、潮人、外國時尚人的紛紛入駐。

長樂路的一角   Eno:長樂路139號2樓     有趣的3/3 計劃,將藝術家、消費者和eno本身的藝術理念及創意融入產品中。所謂3/3(三分之三),即指該線內的產品中1/3的設計來自eno(我們),1/3的設計來自優秀的藝術家(他們),還有1/3的設計則來自消費者(你們)。     Fly:長樂路704號     上海滑板骨灰級玩家的聚集地,在本地極限運動界非常有名。在這裏你能找到關于滑板的一切元素:鞋,衣服,褲子,板,輪子,軸承……     玩具城市:長樂路690號     80後最美好的記憶之一——變形金剛,隨著電影放映後,成了炙手可熱的最潮玩具。這是上海第一家專業以變形金剛和聖鬥士為主打的玩具店。
5 b' I% x5 X! x' i;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0 d0 ^, I1 @4 B) M' P, S9 l5 ~+ b7 H3 O

安福路   安福路
5 w$ P) I( T8 ?3 g6 U$ C& t: otvb now,tvbnow,bttvb    這條短短的路,也就千步而已,如今卻是上海文藝腔的代表之一。原因就是,當話劇儼然成為一種時尚,安福路也火了起來。安福路安安靜靜的,一點也不張揚,是一種純粹的放松,而不是做出來的。所以這讓話劇這種時尚在這裏也並不顯得做作,反而有一種天成的融合感。     10多年前,看話劇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只能和演唱會酒吧什麼的挂上鉤,而劇目也總是那些耳熟能詳的老面孔。可是,如今到安福路看話劇的,80%以上都是40歲以下的年輕觀眾。“白領話劇”大行其道,用一種貼近生活的方式,開辟了一片天地。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只需要心靈被震動一下,這一個夜晚他們就覺得無限滿足。     而安福路又是以藝術為核心,由內而外的延伸,因此咖啡店和酒窖也多。周末的早上,路上稀稀拉拉走過幾個行人。此時如果選一個人少的咖啡店,獨自一人看著窗外,便能體會到上海特有的安靜,雨後還略帶點濕的陽光透過玻璃灑進來。又或者找一個溫暖的夜晚,兩三友人一瓶紅酒,讓晚上的燈光跌落在醇紅的杯中,再配上點Cheese和色拉,消磨到午夜時分再懶洋洋回家。總體而言,這條路,是知己的才進來,是真正懂得品味的人,才會在短短的安福路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閒淡時光。

弄堂裏也極具藝術氣息     Enoteca:安福路53-57號     千萬記得,它不是飯店,也不是通常意義的酒吧,而是安福路上生意極好的一家Wine Bar,很多老外專程慕名而去。     塞萬提斯圖書館:徐匯區安福路208號     西班牙總領事館在底層,經常舉辦小型展會。圖書館在2樓,有很多西文原版和雙語書籍以及影音資料,基本以畫冊、故事書、旅遊書、介紹西班牙的書、學西班牙語的書等為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