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民眾緊張、壓力大會腹痛、腹瀉;醫師說,正值考季,門診腸胃不舒服的患者比平常多3成,有些是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
; e) P& T) E6 l4 ?% ]* J0 Ktvb now,tvbnow,bttvb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二余)佳宏今天指出,患者痛得很難過求診,當出現血便時,民眾多誤以為是痔瘡、腹瀉,就會聯想是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常忽略是否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IBD)」。5 F2 ^# }: T; s
(二余)佳宏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年齡20至40歲,多是考生或上班族,發病原因不明,不過多與基因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改變或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www3.tvboxnow.com' x/ h7 X8 D4 u" S8 J9 D% @
他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臨床症狀是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便、疲倦、發燒,因初期症狀常與其他腸胃相關疾病混淆,患者平均2至3年才會確診。
: R' T* y7 a- V4 H( m6 e4 `! Z公仔箱論壇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邱正堂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是腸道慢性反覆性發炎疾病。
8 d( H9 R1 u+ ]他說,潰瘍性結腸炎在台灣盛行率約10萬分之8.5、克隆氏症是10萬分之2.1,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從民國87年到99年,個案數增加近11倍。
3 ]/ s/ I. z0 I$ d! o- f' v他推估台灣每年新增罹患潰瘍性結腸炎人數約800人、克隆氏症約200人。發炎性腸道疾病特色包括慢性、長期,另外,抽菸患者罹患比例高,特別是克隆氏症。tvb now,tvbnow,bttvb- W8 i7 W; p, Y1 a* m1 S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指出,患者除就醫檢查接受治療外,日常宜採低渣飲食,可減少腸道刺激及蠕動;急性發炎期時,應避免奶製品,如牛奶、優酪乳、生菜沙拉或油炸等食物。
0 `8 R4 a! |( {) x' }www3.tvboxnow.com林敬斌說,端午節將至,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應避免糯米及甜辣醬等難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