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被遺忘的報導:西班牙足協主席強吻女足世界盃冠軍球員,後來呢?

2024/12/17 賴昀


盧比亞雷斯強吻埃爾莫索,引爆西班牙民眾怒火,以及舉國對女性長期未獲公平權益的反思。埃爾莫索背號為10號,圖中她反穿隊友普特拉絲的11號球衣。 圖/Twitter

「身為一個足球員,從沒想過會發生這種事...。」足壇強權西班牙,近年在各項國際賽連奪多個冠軍,2023年更成為繼德國之後第二個在男足、女足都贏得世界盃冠軍的國家——但其實西班牙女足不僅起步發展得遲,國家隊至今資源待遇都與男足天差地別,甚至2023年女足隊登上世界之巔的神奇之旅,也被來自西班牙足協主席的一個強吻,蒙上陰影。但長久以來女足國家隊隱忍的憤怒、承受的不公對待,還有西班牙社會長期的性別不平等問題也藉此揭開——強吻事件的一年多之後的現在,事情有所改變了嗎?

明明贏得世界盃冠軍是每一個足球員的夢想,但對2023年的西班牙女子足球國家隊成員而言,達成夢想的一刻,卻也是煎熬的開始——而最直接承受傷害、旋即又在風口浪尖面臨最多壓力的,是在領獎一刻遭遇西班牙足協主席盧比亞雷斯(Luis Rubiales)強吻的10號球員,延妮菲.埃爾莫索(Jennifer Hermoso)。

世界盃決賽之後立即進行的頒獎典禮,自然是電視全程直播;頒獎進行方式是主辦方及決賽兩國足協代表在台上一一向每位球員恭賀致意、頒發獎牌,當輪到埃爾莫索走到盧比亞雷斯面前時,他就在頒獎台上抓住埃爾莫索的頭,直接湊上去嘴對嘴強吻,而這個畫面也就立即在全世界眼前播出。只是,那一刻,包括埃爾莫索在內,所有人腦海中仍滿是隊史第一次贏得世界冠軍的喜悅,埃爾莫索即使閃過錯愕、感到不對勁,卻在歡慶的氣氛中不知如何反應,於是轉頭繼續領獎、慶祝。

2023年9月,西班牙巴塞隆納聖海梅廣場,女性們抗議西班牙足協主席盧比亞雷斯的行為,並聲援埃爾莫索。抗議者舉著象徵足球紅牌的標語牌,上面寫著「停止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 圖/路透社

▌孤獨的受害者
但當下沒有反應不代表沒有關係,這個強吻的畫面隨即在西班牙激起千層浪,而在成為世界冠軍一刻卻遭遇性騷擾的埃爾莫索,實際上害怕、無措,甚至後續在更衣室慶功時,面對狂歡的隊友,即使說出自己被強吻、她不喜歡、不舒服,但隊友們在高昂的情緒下暫時無法理解她說的話,而她當時也只是想要有人告訴她,發生這件事,到底有沒有關係?

在後來Netflix以此事拍成的紀錄片《結束吧:改變西班牙女足之吻》(SeAcabó Diario de Las Campeonas),當事人埃爾莫索、還有隊友們,在紀錄片裡以自己的角度,重述了整件事。片中,有好幾幕埃爾莫索與好友、隊友普特拉絲(Alexia Putellas)的對話,埃爾莫索對普特拉絲説,自己在離開決賽球場的巴士上就開始哭,而當時普特拉絲就在她身邊,卻對發生了什麼並不知情。普特拉絲說,那時候隊友們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認為接下來應該好好慶祝,後來她們才知道埃爾莫索遭遇了什麼。

埃爾莫索在紀錄片裡對好友說的一句:「我開始哭,你就在旁邊。」說盡了那時她的孤獨。




埃爾莫索2022年轉會到墨西哥踢球,強吻事件發生後,墨西哥隊與巴薩女足球員在一場友誼賽開踢之前,舉著寫著西語「你並不孤單」的橫幅,以及一件寫著「致延妮,以及致我們所有人」的T恤,以表達對埃爾莫索的支持。 圖/美聯社

還未能好好面對、處理遭遇性騷擾的負面感受,排山倒海的壓力就衝向了埃爾莫索。因為強吻的畫面引起輿論關注,西班牙足協馬上要求埃爾莫索出面向大眾說,「那個吻沒什麼、只是因為太興奮就自然發生」,埃爾莫索拒絕之後足協馬上對她大加批評、指責她「不應該這樣對待」盧比亞雷斯等等。其後盧比亞雷斯還單方面對外宣稱這個親吻獲得埃爾莫索同意、兩人關係良好等等——這當然是謊言,埃爾莫索由頭至尾都沒有同意過。

西班牙足協原本想壓下此事,頒獎典禮後的第一時間盧比亞雷斯到球員更衣室,對狂歡的球員們說,足協招待她們去伊比薩島(Ibiza,號稱派對天堂的西班牙度假小島)。後來球員們回憶猜測,他大概是來緩和情況、想把強吻一事輕輕帶過;而那時,親吻的畫面還讓隊友們起鬨讓埃爾莫索站在盧比亞雷斯身邊,說要慶祝婚禮。

而後,埃爾莫索對抗西班牙足協和盧比亞雷斯的過程中,女足國家隊球員在伊比薩島度假的畫面、還有更衣室狂歡的影片,在網路上被許多人用來當「證據」,和西班牙足協同一論調,指責埃爾莫索譁眾取寵、她在被強吻之後明明仍在快樂慶祝。

一個強吻,就這樣奪去了西班牙女足國家隊奇蹟般贏得世界冠軍的光彩榮耀,甚至讓遭受性騷擾的球員,沒有資格在登上世界之巔之後進行慶祝,否則她就不是「完美受害者」——這背後的邏輯,和父權結構的眼光看待諸多性騷擾案件一樣:不是完美受害者,就不值得同情。


走出法院的盧比亞雷斯。在法庭訴訟中,盧比亞雷斯仍堅稱親吻是雙方同意。另外他也持續上訴FIFA對他的3年禁令,不過上訴被駁回。 圖/路透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