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自然百科] 非洲野驴 动物哺乳纲濒危物种

本帖最後由 dxb 於 2010-5-14 08:48 AM 編輯

非洲野驴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现数量已很稀少,仅分布在非洲东北部,沿红海的一小条荒凉地带。非洲野驴体型比亚洲野驴小,耳朵比亚洲野驴大。现存有两个亚种:索马里野驴(E.a.somalicus)栖居在索马里北部和埃塞俄比亚北部,躯体为浅红棕色,腹部白色,四肢具黑色条纹;努比亚野驴(E.a.africanus)栖居在苏丹红海山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部,躯体为灰黄色,腹部白色,肩部有一黑色条纹,由条纹即可区分这两个亚种:索马里野驴腿上有黑色横纹而肩上无横纹:努比亚野驴肩上有黑色横纹但腿上无横纹。


非洲野驴-物种信息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1] [/url] [url=#catalog] [/url]
非洲野驴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亚种:
努比亚野驴(E. a. africanus)
索马里野驴(E. a. somalicus)
保护状况:极危

非洲野驴-简介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3] [/url] [url=#catalog] [/url]
非洲野驴
非洲野驴(学名Equus africanus)是马科下的一种野生动物。这种动物被认为是(学名Equus asinus)的祖先,而往往被分类为同一品种。它们生活在东非的草原及其他乾燥的地区。非洲野驴体长200厘米,尾长42厘米,体重约275千克。身体是短少平滑的毛皮,呈浅灰色至淡黄褐色。是家驴的祖先。栖息于干旱半干旱的裸岩荒漠地区,耐热和烈日暴晒,对水源要求不高,以沙漠植物为食。常10-15头结成小群,由一头机警的雌驴带领。圈养下寿命可达40年。分布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
非洲野驴-特征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5] [/url] [url=#catalog] [/url]
非洲野驴约为5呎高及6.5呎长。它们一般重440至510磅。尾巴约1.5呎长。

身体是短少平滑的毛皮,呈浅灰色至淡黄褐色,但在腹部及脚部很快转为白色。在所有亚种的背部都有细长深色的斑纹,而努比亚野驴(学名E. a. africanus)就如驴一样,斑纹越过肩膀。而索马里野驴(学名E. a. somalicus)的脚部有黑色的横间,彷如斑马一般。前腿内侧有一块黑色
圆形裸斑。在颈背有竖挺黑色的鬃毛。耳朵颇大有黑边。耳较亚洲野驴长。 但在腹部及脚部很快转为白色。鬃毛短,肩部有一道黑色横纹,尾尖有长毛。尾巴亦是黑色结尾。蹄较纤细,约为脚的直径。
非洲野驴-分布情况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7] [/url] [url=#catalog] [/url]
非洲野驴
分布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数量十分稀少,近数十年来未见报道。非洲东北部。指名亚种(E.a asinus Domestic ass Linnaeus,1758)世界各地;努比亚亚种(E.a africanus Nubian wild ass Fitzinger)努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亚种.在所有亚种的背部都有细长深色的斑纹,而努比亚野驴(学名E. a. africanus)就如驴一样,斑纹越过肩膀。而索马里野驴(学名E. a. somalicus)的脚部有黑色的横间,彷如斑马一般。在颈背有竖挺黑色的鬃毛。耳朵颇大有黑边。尾巴亦是黑色结尾。蹄较纤细,约为脚的直径。
非洲野驴-行为习惯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9] [/url] [url=#catalog] [/url]
非洲野驴在暮晨及黄昏较冷的时候出没,在日头会在石山寻找阴凉或遮盖处。它们在粗糙石山的行动依然迅速及步履稳健,时速可达50km/h。成熟的雄性会保卫自己约23公里大少的领域,并边界摆放粪堆作为重要的记号。由於身形的问题,它们在领域中不能驱赶其他雄性入侵者,反而会容忍并当作是从属看待,它们亦会将这些入侵者尽可能与雌性分隔。当有发情的雌性时,雄性会大叫。它们的族群较松散,数量约有50头。
非洲野驴-饮食习惯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11] [/url] [url=#catalog] [/url]
非洲野驴主要以草、树皮及树叶作食粮。除了生长在乾燥的气候外,它们亦需要水份,若在不能从食物中吸收水份,它们每三需要饮水一次。但是,它们却可以在缺乏水份下生存,有指它们亦会饮用咸或污黑的水。
非洲野驴-野驴的祖先—非洲野驴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13] [/url] [url=#catalog] [/url]
西藏野驴
野驴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驴类的体形比马小,耳朵大,眼窝深,粗硬的鬃毛竖立,参差不齐,欠缺额毛,尾部的末端具有穗毛,蹄痕呈卵圆形,前足的内侧及脚腕的上部没有毛,但有硬得像胼胝一样的东西,有人推测它是射出臭液的分泌腺的痕迹,这种结构仅见于驴类和斑马类,而不见于家马。现生的野驴类共有3种,即亚洲野驴、西藏野驴和非洲野驴。
非洲野驴是世界各地广泛饲养的家驴的野生祖先,产于非洲东北部,有2个亚种,索马里亚种分布于索马里北部和埃塞俄比亚北部,上体为浅红棕色,腹部白色,四肢具黑色条纹,肩部没有横纹;努比亚亚种分布于苏丹红海山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东部,上体为灰黄色,腹部白色,肩部有一条黑色条纹,但腿上无横纹。一般体长为200—220厘米,肩高110—140厘米。体形比亚洲野驴小,但耳朵更长,蹄小,四肢也细,鬃毛较短。生活于半荒漠地带,行动敏捷,善于爬山。具有能适应干燥环境的身体构造,一次能喝上很多水,气温过高时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体温,因而不流汗。肠子比马的粗,因此从粗糙的食物中仍然可以摄取很多的营养物质
分布于亚洲的野驴都不是家驴的祖先,其与家驴的主要区别为:1、耳朵远不及家驴的的长;2、蹄子虽然比家马的小,但比家驴的大;3、肩部和四肢都没有条纹;4、叫声与马嘶相近,而不同于家驴的怪叫声。
非洲野驴-非洲野驴与亚洲野驴的区别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15] [/url] [url=#catalog] [/url]
亚洲野驴
奇蹄目马科驴属 (Asinus)3种兽类的通称。非洲仅有非洲野驴1种,人们认为它是家驴的祖先,其毛色与家驴相像,呈青灰并沾棕色,鸣声与家驴一样,耳壳较长。 亚洲野驴有2种:藏野驴,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亚野驴产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贝加尔湖附近、伊朗阿富汗,在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北部,据信已经灭绝。亚洲野驴不是典型的驴,耳壳比非洲野驴短,蹄较大,鸣声似马。通常体长200~220厘米,肩高约130厘米;夏毛鲜棕栗、红棕色,冬毛淡灰色。
非洲野驴生活在干燥地区。亚洲野驴既耐干旱,又耐严寒,一般栖息于沙漠草原荒漠和草原上。藏野驴通常见于海拔3000~5100米的开阔高原或山间丘陵盆地。性机警,极敏捷,喜结群,夏季可结成200多头的大群。秋季交配,翌年夏季产仔,每胎1仔。
非洲野驴是一种趋于灭绝的动物。亚洲的藏野驴尚有一定数量,在中国,被列为重点保护动物
野驴与家马杂交,可得到生命力强、鸣声似驴,但无生殖力的子代。
非洲野驴-科属简介 [url=/editsectionauth/%E9%9D%9E%E6%B4%B2%E9%87%8E%E9%A9%B4/17] [/url] [url=#catalog] [/url]
马科
马科(Equidae)是现存奇蹄目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人们最熟悉的一科,全部成员均可归入马属(Equus),分布限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家马(Equus caballus)是现存数量最多的奇蹄目成员,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家马是欧洲野马或称泰盘野马的后代,二者学名相同,欧洲野马已于1876年灭绝,此名就单指家马。1881年人们又发现了另外一种野马,称为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或蒙古野马,也简称野马。普氏野马可能也是家马的祖先之一,有人认为和家马属于同一种。现有的普氏野马都是早期捕捉到的几批野马的后代,此后很长时间野外没有确切的野马的纪录,恐怕野生的已经灭绝。非洲野驴Equus (asinus)是家驴的祖先,二者列为同一种,非洲野驴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干旱地区,目前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但是家驴却被人带到世界各地,因为适应力强,有些再次野化。亚洲野驴Equus (hemionus)是亚洲仅有的野生马类,体型介于之间,分布于亚洲的开阔地带,有数亚种,多数处于濒危状态,其中青藏高原的野驴常被单列为西藏野驴(Equus kiang),数量相对较多,印度和波斯的亚种有时也被单列为波斯野驴(Equus onager)。普通斑马(Equus burchellii)是奇蹄目中现存唯一野生数量比较多的种类,分布于非洲东部到南部之间的广大开阔地区,是非洲原野的象征性物种,亚种较多,其花纹有一定区别。南非曾经有一种拟斑马或称斑驴(Equus quagga)和普通斑马外形比较相似,但花纹区别较大,身上仅部分地方有条纹。拟斑马已于1883年灭绝,新的研究表明拟斑马可能只是普通斑马的一个色型。山斑马(Equus zebra)是最早被命名的斑马,也是现存体型最小的野生马类,分布于非洲南部和西南部的山区,数量稀少。细纹斑马(Equus grevyi)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野生马类,条纹细而密集,分布于非洲东北部,处于濒危状态。
体格匀称,四肢长,第三趾发达,具蹄,第二、四趾退化,仅余退化的掌骨跖骨。如野驴(Equus hemionus),尾的近端部毛短而光滑,尾的远端部有披散的长毛。分布在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一带。野驴为家驴的祖先。野马(Equus przewalskii),为家马的祖先,原产地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我国新疆交界处。1880年由俄国探险家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现并报道,20世纪初德国人曾在新疆和蒙古搜捕到数十头,饲养于国外动物园。现在野外是否还生存着野马,是国际动物学界的一大疑问,人们寄希望在新疆北部。1974、1981、1982年,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和新疆的几个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深入准噶尔荒漠等野马产地考察,结果未取得野马存在的确凿证据。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建立了野马放养繁殖中心,把动物园中栏养的野马放回大自然以取得复壮和繁殖,这也是挽救野马免于绝灭的一个重要措施。至于自然界到底还有无野马存在,仍是动物学的一个谜。
1

評分次數

  • dx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