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華武術] 陈享公著――蔡李佛派练拳行功秘要(前言)

人之体魄,有强壮瘦弱之分;人之智能,有聪慧愚鲁之别;人之壮弱,亦有男女老幼之异。因此,凡创宗立派、编制拳谱,当顾及学者之禀赋,使能适合而胜任愉快。不然者,徒令学者之,本能过于距离,必将影响其健康。余编制拳谱及练拳行功心要,亦本乎此义。兹将本门练习程序分为两阶段,每阶段分为甲、乙、丙三级。第一阶段分为:一初基先导、二随合刚柔、三动静虚实。第二阶段分为:一练习内劲、二器械及串子、三沙包及各种椿法。使学者循序渐进,而底于成。

   
初基先导

   
拳之为用也,主要目的为强身健体、却病延年,进而自卫御侮。欲求却病延年,须先将四肢百骸加以煅练,使发育平均,无所偏重。举手投足、呼吸吐纳,均须纯任自然,毫无紧张牵强,影响健康。故本门练习拳式时,动作姿式,先求开展,自然放松,不尚拙力。

   
动作开展,则劲流而不滞;无微不至、自然放松,则肌肉骨骼无牵强紧张之弊;呼吸深长,自能气沉丹田,达于气海。练习马步时,须分别用劲,并且用内劲发出,噫、或、的、唏、哈五音,以配合动作,是练习内外相合方法之一。在本门练功十要:一得师;二苦练;三要当头手不善;四节色;五补食;六要雄握标打力;七气长;八发响;九敌奇逢来不让;十要日久多磨推不动。十中之第七气长、第八发响两要是也。练习拳式时,须留意拳之动作,何式为呼、何式为吸,因能呼吸自然,后能灵活。本门拳法,练架式时:发手为呼、收手为吸,降为呼、升为吸,沉为呼、提为吸,合为呼、开为吸。各式过渡之时,有小呼吸,即为停式之意也。上述方法,初练时似有因难、矫强,不宜执着,久而久之,则娴熟自然。切忌速进,速则姿势不正确,动作与呼吸不相配合,可能有伤营卫及骨骼筋肉也。

   
未练拳式之前,先习马步。马步有高低之分(即高椿马与低椿马),初练马步宜低,因低椿马,主步大而开展,使劲能达下肢,而透踵趾之间。但不宜过低,过低则虚实不分,虚实不分,则变化不能灵活,成力双重而凝滞。高椿马步小而灵活,利于搏击,但未熟练低马而用高马,则步法轻浮而不稳。故学者勿好高鹜远、躐等求速,欲速而不达。本门初基,所练之五轮马,其中包含各种步法;五轮槌法更包括各种拳式。此虽然是练马步拳式之初阶,亦即将来一切拳术、器械搏击之基础。等于建筑楼宇之椿木,楼愈高,椿木愈大、入地愈深,地基稳固,将来此幢高楼虽处狂风暴雨之中,亦能屹立不动。所以初基先练五轮马、五轮槌者,盖有深意存焉,学者切勿忽视之。只要将拳式刻意熟练,一式熟后,再练他式。倘只求快速美观,恐易流于油滑,不着实用。椿步亦然,低椿马熟习之后,方可练习高椿马、四门桥马等,然后及于较深之拳式。须知:大者、博者,都由小者、约者而来;高者由低者而来;紧凑者由开展而来。学者可忽乎哉。

   
随合刚柔

   
何谓随合刚柔?随者,上下相随也;合者,内外相合;刚柔者,刚柔相济也。何谓上下相随?腰腿灵活,上下一致之谓。内外相合者,内而精、气、神,外而身、手、步合而为一之谓也。依照初基先导之方法,练习马步拳式,娴熟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始能练习相随、相合、相济之法。

   
拳之主宰在腰,根基在腿、在脚。无论拳械、搏击,任何动作,必求腰腿灵活、上下一致,方能自如、把握机势。如发觉进退失据,则毛病必在腰腿之间。

   
其根在脚者,当出拳发劲之际,或化解敌方来势之一刹那,马步须稳重而灵活,腰腿一致发劲,然后方能得心应手。故诀有云:练好手,不如练好走也。论语云:瞻之在前,忽然在后。所谓好走者,用以形容步法灵活之谓。当然,拳击方法,攻即是化,化即是攻。一攻一化,均须用劲,如不能稳重灵活,何能应变制机?诀云:静如山岳,动若脱兔是也。

   
从上文所述,腰腿虽然上下相随,惟最重要者,要在于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诀又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所以,变换方向,前进后退、左右闪躲,均随身之方向为依归。所谓用劲者,均由腰脊发出,而达乎四肢,无一不是由腰主动。运动而不善用腰,等如时钟之失却发条也。

   
拳击攻守,自顶至踵,均须用劲,其劲云何?劲乃力之智者,须用一段时间苦练而成。换言之,则未经锻练之力谓之拙力。发拳而用有形之拙力,外表观之,似甚壮观,可惜者,徒将本身有限之力,消耗于自己体内肩、背、肌肉之间,而只能陷诸体内。用劲,则能自己操纵此无形之劲而发诸体外,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即收,尚巧不尚拙。拙力有尽,而劲则用之不禁,发之无穷也。本门之劲,种类繁多,如黏缠劲、觉劲、金刚劲、迥旋劲、诱劲、来复劲、弹劲,就中尤以:一黏缠劲、二觉劲、三金刚劲、四迥旋劲、五诱劲,为最主要。倘能将此数劲揣摩熟练,自能豁然贯通,操纵自如,收放由我矣。

主要劲简述如下

   
黏缠劲,黏者两物相着,如胶如漆,不能分离之意。缠者亦有固结不解之意,不论四肢躯干一经与对方接触之处,即将对方胶着约束,不使有脱离之机会。练纯劲时必先凝其神、敛其气,只与对方触及之处,黏着不分,其余全身放松,切不可用有形之拙力,主要在意,方能产生灵感灵觉。无论敌之刚柔、虚实、进退、左右均因敌之变化而应付之,不自作自动。须记住“舍己从人”切勿“舍近求远”,虽然不先作主动,但有灵感灵觉,虽似被动,实为主动也。所谓“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亦所谓“迟人后动,先人而至”也。

   
觉劲,分为自觉、觉他两阶段。凡练觉劲者,先练自觉。自觉者,知己也。求先自觉,然后及于他觉。他觉者,知彼也。孙武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练习觉劲,除四肢外,躯体亦须练习,如练觉劲,先熟黏缠劲,凝神敛气,静以待动,以柔克刚。道德经云:“常欲静以观其动”,孙武子曰:“激水之疾,至下漂石”此即柔能克刚之理也。习之既久,不能一百豁然贯通,远感觉圆满之境界。

   
迥旋劲,迥旋者,本门主要之基本内劲也。不论前进后退、左右上下均须用之。迥者,转也、环返也。凡环形团转者,皆曰旋。迥旋劲者,来不拒、去不舍,顺敌来势,用环返迥旋之劲而包解之,敌人引退,即黏缠不舍以随之;敌急则急应,敌缓则缓随,其用劲也如往而复,不往不复,往往复复,用迥旋劲以转移敌方之目标及路线,务使我得机,人逆势,然后发劲以放之。同时,必须留意,练迥旋劲勿用手臂、肩膀,而是用腰,不要忘记,腰如上述,为一身之主宰。黏缠敌人,须稍用劲,不拒不舍,因敌之变化而应付之,有往来圆转,活似车轮之意也。初练者,圈必大,熟练者,圈愈小。如练至臻化境者,简直无圈可见,即能用四两劲拨千斤力矣。

   
金刚劲,金刚劲者盘若波罗密经喻其最坚最利,能制物而不为物所制。如克敌制敌必须练就如金刚之坚利,无坚不摧,无往不利之金刚劲。但必先熟练黏缠劲、觉劲、迥旋劲相配合,刚柔相济是为圆满。用黏缠劲、迥旋劲使敌方失去重心,自己得机得势,然后发出。除得机势外,关于时间、方向同为三大因素,发劲时,时间必须恰到好处,在敌之劲新旧交替,旧已尽,新未生之际而发出。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既得机势,时复准确,然后随敌之涵向发放之,梅尧臣曰:“善俟敌隙,我则堂胜”,发劲之时,外示柔软,内涵坚刚,足腿用劲,由脊发出,当机立断、应发即发、不可迟疑。其发劲也蓄而后发,不见其形,则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否则坐失良机,不独不能制敌,反将为敌所制。孙武子曰:鹜鸟之疾,至于毁拆者,节也。鹰隼之获博,必能挫折禽兽者,以其善于疾而存节制,故鹰隼一击,百鸟无以争其势,猛虎一奋,万兽无以争其威。此金刚劲之所以无坚不摧、无往不利也,不见其形者使误无机可乘。杜牧曰:闭迹藏形,使敌不能测度,伺机有可乘之便,然后攻之。则人不知我,而我独合人,此孙武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者,其是之谓欤。
wah, very good pls keep it up
:onion31: :onion31: :onion31:
1

評分次數

  • wong5291

唔錯呀....等我推返上去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