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大腸癌成為本港頭號癌症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公布的2013年全港癌症數據顯示,大腸癌再次超越肺癌成為本港「頭號癌症」,共有 4,769宗,較肺癌多138 宗。其次是肺癌、乳癌、肝癌和前列腺癌。而整體新增癌症數目較2012年增加約1000宗。www3.tvboxnow.com5 p% p: C2 i+ w
www3.tvboxnow.com% N5 [# p; x% Y; R% b. U
隨着人口老化,患上癌症的香港市民數目較10年前增長三成六。從整體患癌數字顯示,近六成以上的癌症是60歲以上發生。但女性癌 症發病年齡中位數由10年前的64歲下降至2013年的61歲,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在眾多數據中,女性新增癌症數字上升幅度較男性高。10年前,男女患癌比例數字是1.3比1 , 而近年則拉近至低於1.1比1。除因香港的女性人口增加外,女性患癌的風險(年齡標準化病發率)亦見上升,而男性患癌風險則向下調整。
. I; @0 h/ B- |& e9 e' R$ P# \公仔箱論壇
6 _) G. a7 r( W" ?" g2 ^( A4 X6 ]公仔箱論壇大腸癌的新症人數超越肺癌,但死亡率相對較低。六至七成的大腸癌患者病發時屬於局部性腫瘤,可進行根治性切除手術,而肺癌患者中,只有約三至四成為局部性腫瘤, 因此大腸癌死亡率比肺癌為低。) V( c1 Y; U* j0 C+ }, m4 z' R

% C, `. ]& w* A1 [" X: K0 A公仔箱論壇中心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由於吸煙市民的數目減少,肺癌增幅會日漸放緩,但大腸癌則會持續高企。醫學研究指出大腸癌與飲食有着密切的關係,隨着香港人飲食漸漸西化,市民少吃蔬果及多進食含動物性脂肪高的食物如紅肉等,患上大腸癌的機會大大增加。4 F9 T  G# \0 r# s4 G- b' S# t

/ Y5 }& l5 z2 ]- ^3 ~) ^2 ftvb now,tvbnow,bttvb政府將會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為年齡介乎61至70歲沒有症狀的人士進行篩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V) V! [: x* p& Z& R5 i7 l公仔箱論壇8 p4 x! ~$ b7 v; \0 K* e( m3 J
腸壁是由一層層的組織組成,內層稱為黏膜,第二層是腸內壁(黏膜下層),第三層是肌肉層,第四層是腸外壁(漿膜),最外層為腹膜。大腸癌分為四期。) x" _4 t; [& d# k9 l
. l( v& ~" ~* X6 R2 W: X7 h* ?
大腸癌分期: v& z" x7 K' Y& s4 A

9 v9 h8 Z3 V) |& _7 m( Mwww3.tvboxnow.com第一期:腫瘤已入侵黏膜下層或肌肉層,但未轉移至局部的淋巴結或其他身體器官。第二期:腫瘤已穿透肌肉層至大腸外壁,但未轉移至局部的淋巴結或其他身體器官。第三期:腫瘤已轉移至局部的淋巴結,但未轉移至其他身體器官。第四期:腫瘤已轉移至其他身體器官例如肺部、肝臟等。
0 W- M- a5 c3 _3 K: m/ m4 ?- H+ ^- w1 M公仔箱論壇" J  X; H9 d( N) C
早期的大腸癌可能沒有明顯的徵狀。而常見的大腸癌徵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例如間歇性腹瀉或便秘、糞便帶血、肚痛、 糞便形態變得像鉛筆一般的幼小或糞便上附有黏液。雖然大腸癌的徵狀與一般良性腸胃病例如痔瘡及腸胃炎的徵狀相似, 但癌症的徵狀較為持續性及漸漸惡化。此外,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亦是警號,若持續有以上症狀,建議市民 應立刻求醫。2 H$ h1 P3 [4 [: f  m# E

; @6 [, T. c  L0 n常見的大腸癌篩查方法包括大便隱血測試、乙狀結腸鏡檢查和大腸鏡檢查。大便隱血測試一般稱為大便檢查,將大便樣本送至化驗所進行大便隱血測試,若樣本含有隱血即表示腸道有出血的現象。6 o6 X/ h: S5 Z( `% V0 M

0 Y) s5 y, e* f若隱血測試為陽性,則可進一步接受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檢查,以便評估及確診。乙狀結腸鏡是一條附有攝錄鏡頭,長約60厘米的儀器。醫生會將儀器從患者肛門放入直腸及乙狀結腸內,檢查腸壁及切除瘜肉,如有需要會抽取組織作進一步化驗。大腸鏡檢查是全腸鏡檢查,醫生在檢查期間可抽取組織樣本進一步化驗及切除瘜肉。一般建議50至75歲但無徵狀的市民應定期進行檢測。如在首次的隱血測試結果正常,則以後每一至兩年進行隱血測試。如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檢查結果正常,可每5年進行乙狀結腸鏡或每10年進行大腸鏡檢查。
' i# G4 m' Y1 I+ d5 q6 P+ e3 F- A: e# t( y# I
減吃加工肉$ c1 S2 ]1 @: x, l: e& S, a6 b" O
  S- E2 x! o) H3 b9 B- U; f
在大腸癌患者中,約有七成半沒有明顯的病因,而兩成患者的家人曾患上大腸癌。另外半成帶有遺傳性基因例如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1%)及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癌綜合症(4至5%)。患有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的病人在進入成年期後,腸道會長滿瘜肉,醫生會建議這類病人在合適的時間需進行預防性大腸切除手術。如果有兩名直系親屬曾經患有大腸癌或一名直系親屬於50歲前確診患上大腸癌,這類高風險人士比一般市民需要較早開始及較密接受定期大腸鏡檢查,例如40至45歲開始進行檢查及每2至5年接受一次檢查。
# F% N, D3 l$ ]www3.tvboxnow.com- b& I8 k) v: ^, o
醫學研究指出低纖、高脂的飲食習慣可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市民可透過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例如水果和蔬菜類等及減少進食紅肉及加工肉類等以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市民亦可參考食物金字塔作為均衡飲食的指引。此外,恒常運動、保持健康體重、避免中央肥胖、不吸煙及避免飲酒均可減低患大腸癌的風險。市民如發現有大腸癌的病徵,應及早向醫生查詢,早期的大腸癌有較高的治癒率。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