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顏強:林柏特眼淚背後的感天之慟 人性光芒震撼心靈

顏強:林柏特眼淚背後的感天之慟 人性光芒震撼心靈
 (2008-05-15 - 08:41:50)



  
-顏強《體壇周報》社副社長,曾長期居住于英國,精通英格蘭文化,擅于挖掘英格蘭足球內幕。
  
媽媽,媽媽,你在哪里?無數次,我們聽到過小男孩這樣絕望的哭喊。或許,我們自己也無數次重複過這樣的哭喊。
  
“媽媽,媽媽,別害怕,我會保護你的”無數次,我們聽到過小男孩這樣勇敢又懵懂的誓言。
  
母親,永遠都是一個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此當希比亞對波歷克犯規,點球機會出現時,我知道林柏特一定會站上去,我也知道絕不會再出現波歷克和杜奧巴為了一個前場自由球“二士爭功”的場面。一切都像被事先譜寫好的那樣。
  
車路士隊中或許沒有人比波歷克更應該去罰這個點球,因為德國人都是點球專家,因為4天前他剛用一個點球打敗了曼聯。只是這一刻,這個點球已經超越了足球。他屬于林柏特,屬于大科蘭克‧林柏特和小科蘭克‧林柏特,更屬于天堂的帕特‧林柏特。
  
林柏特沒給雷拿留下任何反應機會,點球中鵠,他摘下臂上黑紗,手指天堂,然後掩面倒地而泣。他的隊友們,似乎稍微有些遲疑,最終還是衝了上去,摟住林柏特慶祝。這讓我覺得有些唐突,有些隔膜。我知道這是車路士打破紅軍魔咒的歷史性瞬間,只是和足球相關的一切,在這一瞬間都因為林柏特家庭,而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隊友們慶祝的,是球會一次足球賽事的勝利,被人堆簇擁在深處的林柏特,卻是在用一粒點球,來送別他的母親,一個他生命中最偉大的生命。
  
我曾經預想過這周末能訴說怎樣的一種足球瑣事,在漫不經心地開始寫這個專欄時,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把一個專欄寫得如此個人化,而且往往會周而複始地陷入自困維谷的殭局,想要有點新意而不能。我甚至想過向周刊兄弟們推辭掉這個每周一課的緊箍咒,因為每周開始,我都得要別有用心地去看比賽。一周前想到利物浦車路士會戰時,我的預感是紅軍前途不妙,“魂斷藍橋”或許是個可以過關的寫作點吧。
  
帕特‧林柏特的過世改變了這一周,這位58歲的母親,甚至改變了這一周的足球定義。利物浦加時階段出局,並沒有那麼濃厚的悲劇色彩,杜奧巴用兩個魔獸進球還擊賽前喋喋不休的賓尼迪斯,也顯得沒那麼多火藥味了。這場比賽能讓我記住的,就是一個悲傷欲絕的兒子,對一位慈愛善良母親的追憶。這是天理,也是普通不過的世間人情,但這也正是最偉大最感人的人性。這一周,這種人性選擇體現在了足球場上。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每個男性都有著與生俱來的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戀母情結。只是在傳統中國哲學的範疇里,這種西方理論總顯得刺耳敏感,讓人情感上很難接受。也有人找出過女媧補天、沉香救母乃至趙氏孤兒的故事,來証明中國人在戀母情結上和西方人沒有什麼不同。日本人戀母情結很出名,只是更多被扭曲化描述,《山節考》足夠讓你心靈震撼。理論研究總會把人帶入誤區,我只知道,每個普通人對母親的依戀,人性光芒在每個人身上的閃耀,在哪里都會一樣。
  
我接觸過林柏特很多次,包括他的前國腳父親大科蘭克‧林柏特,他的舅舅老列納,他的兩個表哥大小列納。為什麼林柏特這麼遭英格蘭球迷厭惡?因為他來自一個成功職業球員富庶家庭,因為他從小就在私立學校念書,因為他彬彬有禮、很少說髒話、會說西班牙語和一點法語,因為他平時看的是《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而非《每日鏡報》和《太陽報》。林柏特遭人厭,並不是因為他的足球表現,更是因為他來自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不屬于英格蘭足球傳統的“勞工階層”背景。
  
然而這個銜著金鑰匙出生的足球男孩,付出的努力並不比其他同行少他遭遇過的磨難更多。在韋斯咸聯青訓時,他因超重被嘲諷,進入老列納一隊時,是整個厄普頓公園譏嘲的對象,“走後門進來的”。他20年足球生涯,母親一直陪伴著他,從接送他念書到訓練,到轉戰各地比賽,帕特‧林柏特都是小科蘭克最忠實的擁躉。父親是他的角色模範,母親則是他的守護天使。
  
突然間,守護天使消失了,或者說,天使回歸天堂了。林柏特一下變成了那個絕望呼喊的小男孩。他肯定說過他要保護母親的話語,但這時,他發現一切已無能為力。但林柏特還是倔強地走回賽場。當他從地上爬起時,用手指向看台,淚眼模糊的父親老林柏特在喧囂狂熱的看台上孤獨佇立著,白發滄桑。
  
林柏特用最普通也最真情的方式,告慰他的母親。這一夜,所有人都記住了,這位鐵漢的眼淚。



thanks.......for your shr.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