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真的可貴嗎?(下)9 n* Z, w6 O+ p! r) v
作者:鄒景平/資訊科技專欄作者
7 B! q h1 I4 V+ B4 a9 }) u9 Lwww3.tvboxnow.com
* E" U* F9 X, P2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最近我重讀張先生寫的「談修養」,如獲至寶,他從80年的人生經驗裡,總結出知識與智慧的不同,他認為:「通俗以聰明」二字,代表智慧,事實上「聰明」尚不足以概括智慧的真實涵義。真實的智慧應該包括下列三項要素:一為學識經驗,這是智慧的根基;二為思辨,這是智慧形成的過程;三為實踐,這是智慧的成果。智慧固然需要知識來培養,但知識學問並不就是智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F. G( D7 L! c+ }$ K- `( p" Y% M
$ @/ G [9 T1 q6 U+ \9 U$ l2 {tvb now,tvbnow,bttvb 王陽明先生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識只是基礎,須要我們實踐和檢驗,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做思辨和檢討,實踐最後所得的體悟,才是真知,體悟的大小和深淺,還跟我們的心是否寧靜,我們的態度是否客觀有關,所以張?先生認為培養智慧的方法,歸納起來不外乎下列4點:: T7 o0 e% Z. z( t
www3.tvboxnow.com* t; W& o. S! n4 n ^% v% m2 K. R
(一)寧靜,就是要有冷靜的頭腦;www3.tvboxnow.com: |. v. C+ B }4 Z: |
" C, J4 N. {) l4 l7 r- s7 U(二)去蔽,就是要有客觀的態度;
# p: Q+ w B9 K( ?% b7 f, k! t( Rtvb now,tvbnow,bttvb
* [( J7 T/ u( W(三)求知,就是要有好學的精神;
( P* V$ p8 m& L# k7 |tvb now,tvbnow,bttvb
; p. Y, X! l6 r2 p9 g: |9 {(四)實踐,就是要能力行以求貫徹。tvb now,tvbnow,bttvb% V$ y/ Z1 d3 ^
/ S3 F( D* w5 Z& ~% }. P& W 從張先生的養慧四要點,來看湯瑪士.巴瑞對品質的定義,就會覺得知識佔10%的比例,有它的背景和道理了,因為品質是用來檢驗實踐的成果,強調的是「行」,有心要做,雖然起初只有一點兒知識,只要開始做了,就可以邊做邊學,邊做邊問,不斷揣摩精練,達到最高品質;而若光學不「練」,不如不學,所以湯瑪士.巴瑞才會強調態度比知識重要的多。古人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確是至理。www3.tvboxnow.com/ \ x# ` L9 E) [, e
- e4 }" }* K( ^: H, B# Zwww3.tvboxnow.com 求知固然重要,但求知是為了培養智慧,有了智慧,我們才能以小御大,四兩撥千金,在這詭譎複雜的環境中屹立不搖,目前我們的社會環境裡,太偏重於知識的汲取,卻忽略了培養智慧相關的心態和實踐力,尤其是在「寧靜」和「去蔽」上,提到的更少,但「唯有在寧靜的心境中,才能對事物作深入的思考,測度其前因後果,因為只有定才能靜,靜才能明,正如水靜才能照物。若心情不能寧靜,即使有豐富的知識,也不能使之昇華為智慧。」,知止而後有定,求知不能盲目求多,而是要有所撿擇,做有目標的學習,因此,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才強調:「只有透過有目標、有系統、有組織的學習,知識才會產生力量。」
, c% f% U+ [3 @, k: V9 itvb now,tvbnow,bttvb
& ~; u* [- r; J$ |3 _+ Vtvb now,tvbnow,bttvb 為何要去蔽?張先生說:「人的智慧像一面明鏡,沾染不得一點塵埃,一有所蔽,就無法看清事理的真相。而分析智慧之蔽,最為扼要而簡明的還要算孔子,他的四個戒條:「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正是去蔽最好的下手處,「勿意」就是屏除成見、「勿必」就是不要武斷、「勿固」就是不可宥於一隅、「勿我」是不可有私心,有我見。」- l- `- y" p( V7 n4 _
www3.tvboxnow.com( T/ B9 ~+ G d$ `6 c
外在知識雖有它的價值,但人生一世,真正可貴的是智慧,在這變化快速、以知識經濟為號召的網路時代,大家不自覺的都把重點放在求知上,盲目地追隨資訊的浪花打轉,雖疲於奔命,而收穫卻不大,主因是我們缺乏寧靜和去蔽的功夫,更缺少實踐的時間和勇氣,以致無法得到從自己胸臆流出的真知實慧,新年伊始,這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與調整的時刻,把自我時間在寧靜、去蔽、求知與實踐這4項功夫上,做更合理的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