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學者:知識分子當年悲觀過頭tvb now,tvbnow,bttvb7 x# U5 u) y3 a1 [2 b$ V% b" C) X7 D C
) ?& S1 T! O" e* L, G
「六四」事件對美國許多研究中國的學者,都是一次極大的震撼。對此事件的感受,似無人比河濱加大的林培瑞更深。作為當時美國科學院駐北京代表,林培瑞結交了許多中國知識分子,從而身處1989年的風暴之中。
7 D( i1 Z8 c6 @7 T* z* K, X0 [公仔箱論壇
+ ? |8 i. b* ^- O* a+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989年初春,布殊總統訪問北京,林培瑞支持方勵之等中國異議人士參加其在北京的宴會,與協助美國官方安排此事的洛杉磯加大學者鮑瑞嘉(RichardBaum)意見不一。林培瑞與方勵之同車前往會場,結果路上被國安人員攔截,因而未能赴會。在6月4日前後,林培瑞也協助了方勵之避難美國大使館。
" X1 B* z6 d' k9 n3 W' E6 ]8 p3 x$ @( Fwww3.tvboxnow.com" u8 A9 {9 b4 ]8 H, W$ g
美國的中國學泰斗傅高義後來寫《鄧小平傳》,認為中國社會很不錯,鄧小平的貢獻很大。傳記出版前,傅高義將關於「六四」的章節寄給林培瑞看,並告訴林培瑞他感到非常痛苦,因為鄧小平下達了命令。www3.tvboxnow.com9 T$ f4 _& j4 b3 J5 [* u0 ^
7 e3 T" A2 g' I+ m* U公仔箱論壇與林培瑞頗有交情的聖地牙哥加大社會系主任趙文詞,在1988年秋到1989年初,在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客座,接觸到李慎之、資中筠等人,指出他們對當時的學生運動並不特別支持,因為他們並不支持當時中國知識界例如金觀濤之類的那種「全盤西化」的口號,但對政府使用暴力也頗反感。
7 q" z* P5 l1 k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 _8 T! C5 h4 F7 d$ Q K- E- X% i( U
趙文詞曾在電視節目中反對「河殤」的作者金觀濤、蘇曉康等人,認為「當時中國一些知識分子的悲觀已經過頭了」。基於對中國農村的研究觀察,他認為自己對中國的認識,可能比許多在北京的知識分子還要深刻。他認為要解決中國的問題,「不能完全離開傳統,要從中把好的觀點,作為健康民主社會的基礎」。tvb now,tvbnow,bttvb( o7 e3 g4 T( c) G+ T- o
tvb now,tvbnow,bttvb% y4 G3 C2 A7 a
曾任南加大東亞系主任的駱思典,在1989年本來也要到中國,但由於「六四」而沒去成。傅高義撰寫《鄧小平傳》的過程中,曾在駱思典的公寓小住幾天、看相關電影。他說1989年的7月,「社科院的朋友打電話來,長途電話、音質清晰,說請來中國,我們在等你,沒甚麼事發生、一切都很好」。tvb now,tvbnow,bttvb+ r, d( `$ C2 E/ e* F
公仔箱論壇) P7 ?3 c( ?, D
南加大的顧尤勤教授,在越戰時為了躲避兵役,差一點就跑到加拿大去。1989年春夏之交,顧尤勤在杭州,當時學生示威遊行,「反貪污」、「愛國無罪」等口號很響亮,但他覺得「愛國無罪」這句話有問題,因為「我覺得愛國有罪」。顧尤勤認為「愛國」這種說詞是法西斯主義的「根」。顧尤勤認為美國大學裏的中國學者,多數對中國政府很有些意見,但是「中國人自己管不了的事,我一個外國人越俎代庖也不是太妥當」。
1 A8 _- U& f& N9 \% C3 c& P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E7 i) D# \0 \6 g
在洛杉磯州立大學服務的著名文革學者宋永毅,則是在「六四」之後申請到美國留學。「因為「六四」以後美國有政策,天安門事件以後對要去美國的留學生都放、家屬也都放」。他當時還在上海,在「六四」期間與美國駐上海領事官員分享了他對時局的看法,使該官員「向上級報告,做了很多正確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