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 全球首次發現 重用輔助抽血器播毒 瑪麗換肝婦染丙肝亡 !

(蘋果日報) 2018年4月 1日  
' w0 J, i% {% F, s  p) _www3.tvboxnow.com0 g; ]% |! r/ L% ~$ j( z. [, s
tvb now,tvbnow,bttvb- a1 |  h* q7 M" @
6 s, S$ s, F& v% L4 b, q9 F

. g3 s5 q! \5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袁國勇昨展示令女病人感染丙肝的同款輔助抽血器。夏家朗攝 www3.tvboxnow.com; V% e" ]  f" V5 ]* h

1 Q, Y% c0 v8 e/ U0 |% p6 i) Ftvb now,tvbnow,bttvb【本報訊】瑪麗醫院疑發生全球首宗經輔助抽血儀器感染的丙型肝炎致命個案。涉事53歲女病人前年接受換肝手術後,離奇發現感染丙肝,去年底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深入調查後,排除病毒經器官捐贈或輸血傳播,相信「元凶」是重複使用的「輔助抽血器」,因在抽血時殘存丙肝病毒,重用下感染該女病者,但強調事件不涉人為疏忽。
; B; R# b+ u* S! E* Twww3.tvboxnow.com記者:曾偉龍公仔箱論壇+ G% E1 T9 c+ _* w) H: r9 w& _! `
tvb now,tvbnow,bttvb7 o. C- N6 `4 B; D  L4 A, a
香港疑發生全球首宗輔助抽血器丙肝感染個案,受感染的53歲女病人於2016年10月因多囊性肝病接受屍肝移植手術,其後服用抗排斥藥。去年9月覆診時出現肝功能異常,當時被驗出對甲、乙及丙肝病毒均呈陰性,但院方懷疑是抗排斥藥導致未能驗出病毒抗體,12月再為病人作病毒基因測試,證實她每毫升血液含有高達1億粒丙肝病毒。
/ H5 G9 b7 x7 [4 A1 o2 d! A0 T' x+ Z. p  \* d% f0 |& {
院方向她處方抗病毒藥,其血液病毒含量減至每毫升7,000粒,惟病人仍於去年12月底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院方當時排除女病人經器官捐贈或輸血受感染。
4 Y: Y) f- T. V  d& L8 z' |+ v: N
6 N! e2 k% W" L7 d3 B" ktvb now,tvbnow,bttvb  `' L  d  v3 X" p* \8 j- y! f$ m1 Y  q

1 g# w& h/ H, f) N- L公仔箱論壇病毒源自同房男病人

$ p6 z5 Y& K-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追查原因,發現女病人去年8月曾入住瑪麗醫院K16 S病房,病房內有5名丙肝病人,其中一個靜脈吸毒者感染的丙肝病毒相信與女病人的病毒同源,其血液病毒含量高達每毫升27萬多粒。
' X3 T( S; K# Y: T9 d3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m5 @0 K7 R/ U8 a
不過,男女病床分處不同範圍,兩位病人無機會接觸,病毒如何從吸毒者傳到女病人的疑問仍未解。袁注意到共用的抽血儀器,他指雖然抽血針是即棄式醫療儀器,但協助抽出血液的「輔助抽血器」卻會重用,調查人員巡查病房內所有輔助抽血器,找到兩個內壁有小血花點,其中一個化驗後與靜脈吸毒者的病毒同類,經基因排序後,發現吸毒者、輔助抽血器和女病人帶有的病毒在635個訊號中,僅相差1至3個訊號,相信三者同源,推斷出病毒是由男吸毒者經輔助抽血器感染女病人。
3 e- n1 U& c& V0 Q; }8 {www3.tvboxnow.com
! z2 C2 Y) x2 v/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袁進一步研究病毒傳播過程,估計抽血過程中,輔助抽血器有兩種可能殘留血液,一是從輔助抽血器抽出血液時,可能濺出並殘留於瓶身,受到環境感染;二是有血液殘留在輔助抽血器內壁,醫護人員抽血針時,有機會碰到內壁血液而感染。袁進一步指,事後在實驗中亦做到將病毒按此途徑傳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E2 Y/ }% v+ G/ a, \3 T  f
+ D3 m! {9 p9 r- Z
袁國勇倡改用即棄式www3.tvboxnow.com& H- t# h6 F( y: W+ ~8 {
袁認為事件罕見,有4個因素導致:因靜脈吸毒者血液含病毒量很高,涉事基因型的丙肝病毒可於室溫存活1個月之久,加上病人服抗排斥藥後免疫力轉差,以及病人在丙肝測試中呈陰性反應,令這宗全球從未出現的感染發生。他指有關事件無文獻記載,但一份奧地利資料就懷疑骨科病房丙肝爆發與輔助抽血器有關,但當時沒被世衞和相關醫學學會理會。
7 E# L- J4 {+ G1 S. `tvb now,tvbnow,bttvb$ V+ H3 K4 e. ?# n, K
袁國勇指,女病人死於多器官衰竭,雖難言與丙肝無關,但當時病毒數量已大減。他強調事件不涉人為疏忽,輔助抽血器上的小血花點難觀察,建議基於安全,本港醫院應將可重用的輔助抽血器,更換成即棄式輔助抽血器。
* x/ h7 \5 @+ J; r* A- m3 _www3.tvboxnow.com
! f3 G  Z3 G8 J1 @0 z1 J8 p公仔箱論壇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表示,目前在肝臟移植、洗腎病房等高危病房會轉用一次性輔助抽血器,短期內可做到所有病房每日更換,而視乎醫管局採購進度,會盡快全面使用即棄式輔助抽血器。
' v. Z6 a- t! Y: c4 r$ x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O1 f  W' r. X% w) |, M
陸又稱,已向病人家屬交代事件及通報醫管局和衛生防護中心。有100名瑪麗病人曾有機會接觸過病源病人,部分病人已逝世或已驗血,會安排餘下58名病人驗血檢查。
血液傳播 港逾兩萬人帶菌9 i' O3 o# k, K3 s9 s# Y

$ q; s7 [2 \* G- l  ]# I9 d( {5 Y' L9 @- Y0 ~: \# Y# o
■受感染女病人及丙肝源頭病人曾同時入住瑪麗醫院K16 S病房。夏家朗攝 - m5 s1 V; e' |1 J$ ?
3 Q- [4 n; r$ V
【本報訊】丙肝主要由血液傳播,可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全球約1%人口帶病毒,本港佔人口約0.3%,即逾2萬人帶菌。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去年19宗呈報丙肝新個案,2016年39宗。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許懿德指,實際數字應較高,因丙肝可近乎無病徵,一般患者或驗血時發現肝酵素偏高才發現。tvb now,tvbnow,bttvb1 x) B$ ]% P; E

$ x: R- {9 t/ }2 y公仔箱論壇口服藥貴 3個月療程10至30萬
公仔箱論壇/ S% b; Y6 d3 E5 ?. T
許表示,丙肝傳播途經與乙肝相若,可由性接觸及血液傳播,但通過性接觸染丙肝不常見。丙肝病毒在1989年才被發現,本港紅十字會於1991年後才為捐血樣本進行丙肝抗體測試,故1990年以前的輸血者有機會染丙肝,現時主要是毒品使用者共用針筒感染,少數個案則因共用紋身、穿耳或針灸器具傳染。www3.tvboxnow.com2 q$ e  I% a' z/ n6 r

5 U) q$ v! ~4 l: L4 c- i丙肝可變為慢性肝炎,患者在20至30年後可致肝硬化,並有機會演變成肝癌,本港每年約2%至3%有肝硬化丙肝患者患肝癌。丙肝雖無預防疫苗,但可完全根治,世衞在2016年提出,希望2030年可醫治全球約八成丙肝患者,令病毒在社區完全消滅。www3.tvboxnow.com5 C$ z2 ^; v$ \+ U7 D( j, r

( @  ?/ z# k2 T& Q- D0 X許指本港僅約一至兩成患者治癒,因傳統干擾素治療副作用大,近年新出口服藥則價格高昂,3個月療程約10至30萬元。醫管局只資助肝臟出現纖維化或肝硬化嚴重的患者免費用新藥,「雖然醫好,但肝硬化都會生肝癌,後期先去醫唔理想」。他指部份病人會往印度或越南等地買副廠藥醫治,藥費僅約1萬元。
4 R  _$ u0 h5 z2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記者伍雅謙
同類工具 公院沿用逾15年www3.tvboxnow.com$ U* H6 x6 K8 g! k+ K/ W3 ?
公仔箱論壇  y4 x" K" S7 H+ y/ U! M+ y
www3.tvboxnow.com, I# o4 `7 N* F
輔助抽血器成為傳播丙肝途徑是全球首例。夏家朗攝
, _) t4 B1 t3 ?& v" [  N公仔箱論壇
3 F' @9 |9 l: n0 b. mtvb now,tvbnow,bttvb【本報訊】瑪麗醫院女病人疑抽血時染丙型肝炎,涉事抽血工具包括三部份,一是刺進病人血管的即棄針頭;二是血液容器;最後是輔助抽血器,用作固定前兩者。血液及腫瘤科專科醫生麥耀光說,理論上抽血過程只從病人體內抽血液,不會將外來物輸給病人,加上輔助器和血液容器不會直接接觸病人,傳播病毒風險極低。公仔箱論壇5 m7 j6 `& z0 g
www3.tvboxnow.com3 b: t7 b* Y7 g5 A
減醫護「拮親手」風險
" Y5 [, @, p9 T1 T  p5 e3 s( Ewww3.tvboxnow.com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本港公立醫院使用這種輔助抽血器超過15年,過往未料有傳播病毒風險,故會重用。他認為今次事件非常罕見,經一事長一智,但毋須過於擔憂。
" U5 m( j- \, f6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s. g9 v/ }8 `( U
該醫生說,若用傳統針筒,抽血後須將血液轉到血液容器,以往常有醫護在這過程「拮親手」,因此為安全計改用輔助抽血器。後者程序較簡便,抽血員先將針頭裝在固定器其中一端,並將針頭刺進病人血管,然後放入血液容器。容器接近真空,連接針頭時血液便會自然流入;裝滿後拔除容器,直接送往化驗,減抽血員誤傷自己的機會。若病人在同一次抽血程序,需抽取多於一樽血液,則只需更換新容器。公仔箱論壇( D" @1 ^; [9 m3 c

/ Z9 j; {; b% M3 S; I# V8 O+ @4 @7 n他說,抽血時血液不會倒流,血液容器連接針頭一端亦有膠膜分隔,除非容器未裝滿便拔走,剩餘壓力有可能令少量血液濺出,殘留輔助器內壁。另有公立醫院醫生指,傳統針筒有其可取之處,包括較易掌握針頭是否已刺進病人血管,現時仍有沿用。4 ~1 u4 Q) \, w( R- k
■記者袁樂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