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不了解自閉症 問責警員 也要檢視教育- 一名疑患自閉症的15歲中二學生被指在深水埗南昌街拍跌一個易拉架,其後更被指偷竊,深水埗警員前往處理,但手法不當,遭網民激烈批評。警員當時的反應,暴露出香港前線執法人員不懂得如何應對自閉人士,亟需檢討。但除了警員之外,公眾誤解自閉症人士的新聞也時有所聞。說到底,整個香港社會對自閉症的認知仍有不足,政府應藉此事件全面檢討,善待自閉症患者。
S: f2 |% s4 v. t/ S& Q
tvb now,tvbnow,bttvb0 N0 W6 ?+ T# A+ {
警員培訓須加強 專業《指引》形同虛設
* x G$ W1 |" b+ k9 N h I6 C; jwww3.tvboxnow.com4 t1 b( f2 `' g7 |1 R& k/ G9 ?9 T* [
翻查有關片段,該名學童在現場受到驚嚇,尖聲大叫並嘗試逃走,而警員見狀手足無措,採取的行動進一步刺激學生情緒,其後更使用不必要武力,以四人之力壓制學生,最後帶上警車。. p2 [, l! g5 ]2 P
2015年大圍美林邨發生命案,警方曾誤捕一名自閉人士並控其誤殺,在社會引起不少迴響。事後警方設專責小組檢討,一年後推出針對MIP(無行為能力人士)社群的措施,包括實施「守護咭」計劃,讓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攜帶(例如放在銀包內),以輔助前線辨別;也曾為2.8萬名前線警員提供一日培訓,也為新入職、晉升的警員提供講座,認識相關人士特徵。平機會又在2016年公布長達16頁的《執法人員與自閉人士溝通指引》,提醒各紀律部隊成員對自閉人士要有基本的認知及敏感度。然而,數次講座培訓並不足以令警員全面清楚了解自閉人士,訂立《指引》也不代表政府可一勞長逸。/ K, H1 S6 z% y; Z8 R
tvb now,tvbnow,bttvb7 E7 u6 x4 e/ X7 r$ q* Q+ Q5 f
指引欠「情景」 警員一知半解 & }6 D& u! ?9 g
& U+ v0 ]7 t9 I' Y& F* o: U) [公仔箱論壇固然,在誤捕案發生後警方做過一番努力,也推出辨識工具,若自身未夠專業,在認知和行為上不能應對自閉人士,那麼有再多辨識工具也是白費心機。www3.tvboxnow.com$ Z. d+ m9 i) i" y
例如,若根據《指引》觀察該名學童的行為,可見學童的很多特徵符合描述,《指引》中也多番強調,面對自閉人士首要是讓對方冷靜,不能大呼大喝,吵鬧聲和壓制性的身體接觸會令自閉症人士的情緒更加失控。但是片段中警員的行為多觸犯禁忌,未見專業應對。
o) C i5 e: c @: ltvb now,tvbnow,bttvb警方若要依賴在現場查找「守護咭」再進行辨識,也是非常低效,未必每一位有特殊需要人士都有這張咭,有咭亦未必人人攜帶。業界也有批評「守護咭」計劃極少人知悉,形同虛設。
, i7 D( L# o" w; c- wtvb now,tvbnow,bttvb
7 j8 r5 @6 U( ?' H7 S2 T" |公仔箱論壇前年, 警方建議守護咭由熟悉使用者情況人士填寫,內容包括使用者的殘疾、藥物及醫療需要,以及緊急聯絡人的聯絡方法。若親友對個人私隱有所疑慮,不必填寫全部項目。(資料圖片/鄭劍峰攝)$ m$ u. L" x7 K$ w, C1 \0 @/ M
其實平機會在發布《指引》時已經建議,所有執法機構考慮撰寫內部指引,以及為機關內的所有人員制定一套程序,可見其考慮到《指引》只是一份「通識」,提供的信息以「識別」及「面談」為多,有關「情景指引」(例如是次事件)的內容較少,需要執法機構自行分析。但是不專業的執法行為仍再次發生,令人質疑警方到底有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將文字落實到日常執法培訓呢?
1 U L6 q; d% V: u! jwww3.tvboxnow.com; k R0 R5 d2 ~- ?& g
對警方而言,處理有關案件,責任實不在3那小小一張「守護咭」,也不在《指引》,而在執法人員本身。警方不能再輕視相關問題,需組織持續的認知及經驗培訓,制訂前線人員執法程序,務求減少類似事件發生。
$ c* m( k8 ?8 j! {5 ewww3.tvboxnow.com
2 O1 b: N. z- I: A" c. z! E) k- G社會誤解自閉症 融合教育需全面檢討
3 q* ]/ b0 ?3 j9 @, T# j" s: jtvb now,tvbnow,bttvb無論是警員還是普羅市民,誤解自閉症人士的事件不是第一次發生。今年1月,有自閉孩童的母親控訴,兒子在港鐵因不慎踢到老翁而遭敲打,道歉八次都沒有用,並批評其餘乘客袖手旁觀。事件反映香港社會普遍不了解自閉症。說到底,若整個社會缺乏認知,那麼誤解就不僅發生在警員身上,還會發生在其他公共服務提供者和市民之間。9 E$ b" L% }9 l
4 I" {9 I6 _. c3 I. k公仔箱論壇3 |! s, D; R2 ?. Z9 u, Q( g, w0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4 [/ H" O) |) W3 j; |* Q! `
融合教育政策不健全,20年來很多SEN生都要在支援不足的學習環境下苦讀。(陳嘉元攝)tvb now,tvbnow,bttvb2 t- n; m! c$ o! n5 ]- ]
政府當年推出融合教育,目的是賦予自閉症或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與普通學生相同的教育機會,也能令公眾盡早和自閉人士接觸,增進了解。政策推行多年,政府也在不斷增加相關撥款、津貼,但業界反映前線問題重重,面臨四大瓶頸,包括知識、資源、思維和制度。
C+ }$ Y9 Q+ y; N6 H5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3 F5 `/ Q) @: [* H. z" e5 I+ B" S
例如,就不同的特教課程需要,教學團隊的學識與經驗甚為重要,不過現時大學的科研內容以學術為重,培養出來的教育者未必能配合急切的教學需要;特殊教育需要按照障礙及特殊需要設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單一的修課形式,不能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而在教學實踐上,校本恆常工作已令教師工作量過多,在特殊教育專業支援不足的情況下,教師以至校方未必有足夠精力照顧所有學生;而特殊學生在學前、小學、中學等不同階段的需求也有不同,能照顧各方面需求的教育力量也有待加強。
8 U1 v0 J) z8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凡此種種,反映的是融合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和價值觀,還需要一套切實可行的支援政策進行配合。但敎育局缺乏清晰的教育政策和監管,沒有長遠發展藍圖;做到為特殊學生安排學位,但未能確保學童有意義地參與學習。融合教育不僅是將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放在同一個課室,政府必須正視相關問題,全面檢討融合教育支援和政策,令資源物盡其用,不要再令一片苦心付諸東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