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室內也要防熱傷害!6高危險族群當心,熟記3要訣保護全家人


3 y# `8 |) T* c* s6 t; I! V+ gwww3.tvboxnow.com室內也要防熱傷害!6高危險族群當心,熟記3要訣保護全家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d- a: e( q8 w, s, j. Y

: j2 t3 O/ v  `; [. h! E! ^tvb now,tvbnow,bttvb
* B5 @* L- F1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台灣夏季室外氣溫動輒高達攝氏38度,尤其是中午時段,走在路上就像在烤箱裡,在高溫、豔陽照射下,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今年7月熱傷害急診人次已達774人次,較去年同期423人次,增幅1.8倍。除了發生在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會出現熱傷害!但室內又沒有太陽直曬,為什麼也會產生熱傷害呢?我們應該如何事先做好預防熱傷害的準備,安心度過炎熱的夏日呢?事實上,造成室內熱傷害的主因,最主要是因為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將造成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若再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則容易產生熱傷害的症狀。
$ r# r5 e, x9 g+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高危險族群溫度調節能力較差,過度出汗、脫水恐致熱傷害特別是老人、孕產婦、嬰幼兒、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等高危險族群,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身體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的狀態,更會加重熱傷害的發生,所以家中若有高危險族群,更要注意室內高溫所導致的熱傷害。tvb now,tvbnow,bttvb, z$ |3 \% v8 `6 ?; o6 k
室內也要避免熱傷害!3預防要訣一次看懂在室內也要避免熱傷害,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三要訣:tvb now,tvbnow,bttvb( `0 b6 y" [% ]6 A' s" e$ Y* [/ f
1. 保持涼爽適度開冷氣降溫,或室內保持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搭配噴水降溫www3.tvboxnow.com6 I) ]& k" U* l  Y& X" e2 t
連日高溫炎熱,室內也容易出現熱傷害症狀,特別是住在頂樓易悶熱環境的民眾更應注意,在天氣炎熱時段,可適度開啟冷氣,並設定在26至27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R/ V9 S8 {. l5 W% e' A
如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吹涼風降溫,並可適度在皮膚表面上噴(灑)水,幫助身體快速降溫,避免因室內悶熱環境引發熱傷害。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E7 a. T* }6 {3 n2 Q% D
圖/如不開冷氣的情況下,也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吹涼風降溫,並可適度在皮膚表面上噴(灑)水,幫助身體快速降溫,避免因室內悶熱環境引發熱傷害。tvb now,tvbnow,bttvb6 `( A. ~( m" h; x! Z. \
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
' q9 y# a  s) M公仔箱論壇人體內的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的,寬鬆的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尤其衣領、袖子、褲子等開口處最好寬鬆點,將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www3.tvboxnow.com/ b+ h/ I" `/ j
2. 多喝白開水天氣炎熱,身體容易因大量流汗而流失水分,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正常散熱機制,對預防熱傷害尤其重要。預防勝於治療,要定時的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以白開水最好,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但若醫囑限制喝水量者應詢問醫師適當的喝水量。公仔箱論壇- ]  _0 c! H+ g8 J
" T/ r/ D6 d3 v! t1 G, b& P
: y, R/ Q: C7 M5 b0 m4 a
3. 提高警覺時常注意氣象局發布天氣預報及高溫資訊,並使用「樂活氣象APP-健康氣象服務」查詢熱傷害預警分級及預防提醒,提高警覺注意室內外溫度變化,及留意自己和家人身體狀況,如有不適立即尋求協助或送醫。公仔箱論壇9 @7 c3 Z# F2 I8 _0 k1 R, H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您隨時關心家中長輩及孩童的狀況,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
$ Q1 m0 A7 u. B- Z: b) s; A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在患者身上灑水、吹風扇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謹記「送醫前先降溫」,以免錯過救援黃金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