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場開始變弱
% ^% N: _' q4 n* X" R0 Kwww3.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s0 G+ y1 E5 }) R: _) c
! Q. s3 m- _: I( u# i; I
據英國《觀察家報》報導,地球強大的磁場是保護人類免於遭受外層空間各種致命輻射的生死屏障。然而英美科學家發現,在過去的200年內,地球的磁場正在急劇地衰弱,科學家們預言,照這種速度發展下去,在未來的1000年內,地球磁場可能會完全消失,從而導致地球南北兩極大翻轉,地球生靈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宇宙射線大災難!
3 g& \# c7 I" r, q1 o9 _-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Y4 I; b7 C! Q6 Utvb now,tvbnow,bttvb地球磁極每隔25萬年翻轉一次
5 v- y6 ?3 d$ v* u公仔箱論壇地球磁場消失、磁極逆轉的後果可說是災難性的。強大的太陽輻射將烘烤外大氣層,導致地球氣候的巨變。「在過去的幾千萬年中,地球的磁場消失過很多次──地球磁場消失是地球南北兩極將要互相翻轉的信號。」英國地質學家亞蘭.托馬斯教授講道,「從前地球磁極大約每隔25萬年翻轉一次,自上一次磁極翻轉以來,地球磁極已有100萬年沒有翻轉了,下次地球磁極翻轉,也許用不了等多長時間。」tvb now,tvbnow,bttvb4 F. q* g1 s5 B9 Q3 R( ]+ {, l
10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關注著地球磁場強度的變化,通過數據對比,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地球磁場強度正在急劇地變弱。針對地球磁場強度變弱的原因,科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一部份人認為這是地球磁極即將出現翻轉的信號,另一部份人則認為這只是暫時的衰弱,幾百年後地球磁場將會重新轉強。
+ e& r; H8 M9 S* i6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地球兩極處磁場幾近消失tvb now,tvbnow,bttvb- v5 K. m) A5 C/ T' z" k
然而巴黎地理學會的科學家高斯爾.胡洛特通過觀測發現,在靠近地球兩極的地方,地球磁場差不多已經完全消失,這是地球南北兩極不久後將要出現大翻轉的再清楚不過的信號。胡洛特稱,在過去的30多年中,他一直通過人造衛星數據測量和研究地球的磁場變化。通過研究他發現,使地球產生磁場的地心熔鐵在地球兩極處形成了兩個巨大的漩渦。這些旋轉著的漩渦增生和擴散後產生的新磁場,將逐漸削弱和抵消原來的主磁場。這是地球極性產生翻轉的第一步。) J: j/ N# ^# e9 s
胡洛特稱,一位美國科學家上週發表的一份科學報告支持了他的理論,這位美國科學家用電腦模擬程序研究得出的結果,同樣證明了地球兩極磁場消?O地球磁極將出現大翻轉的危險前奏。' t6 S7 s+ u& \# D) N! T# h2 z
地球磁場持續消失幾千年?www3.tvboxnow.com5 V7 K5 X4 z8 V# A! s1 {( E" y
胡洛特稱,地球南北極顛倒一下,本不是什麼可怕的事。關鍵是在兩極翻轉的過程中,賴以保護人類免受太陽強烈輻射的地球磁場將會完全消失,地球將整個暴露在各種致命的宇宙射線下。兩極翻轉過程中磁場消失的時間共有多長,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議的焦點。根據研究火山熔岩中的鐵礦石,一部份科學家認為地球磁場消失的時間將持續幾千年──在這幾千年內,地球將完全暴露在太陽輻射的致命燒烤中。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兩極翻轉導致的磁場消失最多隻會持續幾個星期。公仔箱論壇* m% j2 H$ x' i, I( s
地球生物將面臨巨大災難?$ {* A1 a e- ]! Y' O, n1 ~
地球磁極翻轉造成的後果相當嚴重,首先一些低軌道的衛星將完全暴露在太陽電磁風暴的吹打中,不用多久就會完全摧毀,人類高科技通信技術將會遭遇毀滅性的癱瘓。此外,許多隨季節變化而移居的候鳥或動物──從燕子到羚羊,幾萬年來它們一直依賴先天性本能鑒別地球南北極,秋移春返,到時它們的命運很難預測。
) \' w0 B8 ?- f* n9 Fwww3.tvboxnow.com而對於人類來說,最大的災難莫過於強烈的太陽輻射。平時,這些宇宙射線全在太空中就被地球磁場給吞沒了。然而地球兩極翻轉過程中一旦地球磁場消失,這些太陽粒子風暴將會猛擊地球大氣層,對地球氣候和人類命運產生致命的影響。
/ f1 W$ @0 b; C. Y$ y$ s公仔箱論壇
N' U' ?: v1 {8 {+ R1 C! ?3 n
+ g9 I+ o8 i& k, i7 @2 c: ywww3.tvboxnow.com' m6 J4 a. c4 B0 ]8 H5 W
公仔箱論壇! r3 x% B, O; r1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