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塔斯馬尼亞魔鬼,會得到他們自己的島!

A group of Tasmanian devils will be transferred to a small Australian island to start what is hoped will be a self-sustaining population, free from the facial tumor that has devastated their species.

Tasmania's Environment Minister Brian Wightman said 14 of the marsupials, carefully selected from captive breeding programs across Australia, would be released Thursday on Maria Island, a nature sanctuary off the state's east coast.



He said it was a "major step forward" in the race against extinction of the devil due to an extremely contagious facial tumor that has decimated the once-rampant rat-like marsupial.

Their plight is so dire authorities have started breeding a so-called "insurance population" in captivity to ensure they do not die out.



"The Maria Island translocation is designed to establish a self-sustaining population of healthy wild devils in a safe haven where they are protected from interaction with the deadly facial tumor disease," Wightman said.

"It will strengthen the insurance population of disease-free Tasmanian devils, help preserve wild traits in the insurance population and provide genetic stock for future reintroductions."
sparrow



Tasmania is the only place where the devil is found in the wild and since the facial tumor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1996 numbers have plunged by 91 percent to the low tens of thousands.

There are few disease-free pockets remaining on the island state.

The cancer, which typically causes death within three to six months, is spread during fighting over food and territory, when a healthy devil will bite an infected devil's face and pick up cancer cells.



需要幫助保護這些野生動物
他們正面臨著艱難的時刻,來對付這項疾病!
即是說, 已經治好了牠們的癌病, 可以進行放生試驗?

有關袋獾的介紹:

[世華媒體轉貼]
袋獾(學名: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

袋獾是袋獾屬中唯一未滅絕的成員,身形與一隻小狗差不多,但肌肉發達,十分壯碩。其特徵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擊時發出的臭味、刺耳的叫聲,以及進食時的神態。除狩獵外,袋獾也進食腐肉。牠們通常單獨行動,但有時也與其他袋獾一起進食。

袋獾於六百年前在澳洲大陸絕跡,而在袋狼於1936年滅絕後,袋獾成為現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動物。由於袋獾曾對塔斯馬尼亞島居民飼養的家畜造成威脅,因此當地政府也曾允許居民獵取袋獾。直至1941年袋獾被正式公告為保育類動物,對牠們的狩獵行為才停止。

1990年代末,袋獾面部腫瘤病嚴重影響了袋獾的數量,故袋獾已於2008年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

牠們發生甚麼事?

[轉貼]
袋獾是一種神秘奇特的澳大利亞物種,牠擁有老鼠的外觀,卻有育兒袋和能把骨頭咬碎的肉食性動物下頜臼齒。牠們性格“孤僻”,白天睡覺,夜間覓食,以刺耳的叫聲而聞名,以致早期的英國移民稱牠們為“惡魔”,同時亦啟發了一個華納兄弟卡通人物角色。

不過這種善於爬樹掘洞的動物目前正面對一場來勢洶洶的面部傳染性癌症襲擊,專家擔心這會讓袋獾在少於五年的時間內在野外消聲滅跡。動物保育家蒂姆.福克納(Tim Faulkner)指出,“(袋獾)目前的生存狀況非常嚴峻”。

福克納常駐在澳洲爬行動物公園(Australian Reptile Park),他說:“這種疾病最早在1996年被發現,自此袋獾的數量已減少了91%。但目前仍沒有治療方案,沒有疫苗,更沒有放緩的跡象。”

面部腫瘤疾病在很短的時間內令袋獾從有害動物變成了瀕危動物,福克納估計其數量已從原本的超過25萬隻,剩下不足5萬隻。牠們曾經遍佈澳洲,不過自從大約1600隻袋獾被隔離到澳洲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之後,一系列爆發的疾病大大削減了這種生物的數量。

這種癌症通常會在三到六個月內導致死亡,在袋獾爭奪食物和領土時傳播。當一隻健康的袋獾咬了另一隻受感染的袋獾面部,癌細胞就由此而擴散。由於袋獾是近親繁殖的動物,牠們的免疫系統因此不能辨識到外來的癌細胞而無從抵抗,遺傳學家凱希.別洛夫(Kathy Belov)形容袋獾為“免疫複製品”。

別洛夫在悉尼大學的研究團隊正探尋腫瘤的疫苗或治療方法,但她認為編目健康動物的基因和選擇性繁殖圈養是袋獾最好的希望。她告訴記者:“在30年的時間裡、幾代人下來,我們希望能達到把袋獾放生野外,讓其自行捕獵及生存。我們想要的是像隻野生動物的袋獾,但不能失去(基因)多樣性,這將是一項挑戰。”

位於原始國家公園的袋獾保育區“惡魔方舟”(Devil Ark),佔地500公頃(1236英畝),由經營賭場的佩克家族所捐助。保育區位處高山森林,與袋獾的原始棲息地非常相似,管理員阿德里安古(Adrian Good)將它描述為“自然放養”的圈養繁殖項目。

袋獾會被放養在兩三個足球場般大小、四周圍著防攀爬挖掘圍欄的密集植被地裡,牠們的圈友都是經由專家從“優良基因登記簿”中挑選出來以優化育種。牠們的生活盡可能被設計成與野生袋獾相似;傍晚牠們會獲得袋鼠或其他屍體作晚餐,然後就睡上一整個白天。

每個圈有著六至十隻袋獾,雄雌數量平均.阿德里安古指出,去年“惡魔方舟”運作第一年,就有出色的繁殖率——24隻小袋獾誕生了。“牠們喜歡這裡,所有的跡象都表明,牠們是快樂和健康的袋獾”。

野外中爭權位這類戰爭,在“惡魔方舟”裡也無法倖免,袋獾必須與其他同類爭取食物或交配權利,而這些技能往往在動物園裡會輕易消失。阿德里安古說:“這些野生特性是牠們被重新釋放後生存下去的關鍵。”

目前“惡魔方舟”裡住著少過100隻袋獾,而飼養員期望在2016年達致350隻的目標,更計劃多年後一旦野外的袋獾都逐漸滅亡,把1000隻送到塔斯馬尼亞。

澳洲爬行動物公園的福克納說,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不像大多數其他瀕危物種,人工繁殖的袋獾將能夠返回到牠們原本的棲息地。“牠們的生活環境很原始,野生天敵不會是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能擺脫那個疾病,你就可以把牠們放回去,牠就會有一個幸福的結局,”他說。

別洛夫說,這也將對管理其他脆弱的原始物種如考拉,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她說:“我認為我們得從袋獾得到教訓,如果基因更多元化,這種疾病根本不會隨便擴散。這對於我們是一個警告,因為我們有很多野生動物族群被隔離……這就是問題的症結。”
嘩...
看来袋獾的这种绝症还没有解决
1

評分次數

  • vandas

犬齒 長得太長 就被人類形容成惡魔

我想這種動物小時候 應該也很可愛吧
1

評分次數

  • vanda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