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446) 司馬懿 (九) - 內鬥曹爽 - 08-12-2018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每集會介紹古今中外的已故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 MB
【下載連結】:

司馬懿 (九)︰內鬥曹爽

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氏之後,班師回朝,卻遭逢魏國的巨大變故:魏明帝病危。《三國志.明帝紀》說:「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還至河內,帝驛馬召到,引入卧內,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曹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頓首流涕。」魏明帝「忍死」等待司馬懿回京,向他「託孤」,輔助少主曹芳,其中重要原因是:司馬懿是魏文帝、明帝時代碩果僅存的元老重臣。據《三國志》紀、傳所紀,各元老重臣的逝世時間如下: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九月,大司馬曹休死,
太和二年(228年)十一月,司徒王朗死,
太和四年(230年)四月,太傅鍾繇死,
太和五年(231年)三月,大司馬曹真死,
太和五年(231年)十二月,太尉華歆死,
青龍四年(236年)五月,司徒董昭死,
青龍四年(236年)十二月,司空陳群死,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二十七日,魏明帝曹叡死。

因此,表面上看來,魏明帝希望借重司馬懿的資歷和威望,輔助年幼的嗣君曹芳,使曹魏政權能在自己死後能夠保持穩定。但事實上另有情節。

原來在魏明帝病重時,明帝已經作出安排,由於明帝沒有親生兒子,所以從某位、或某兩位叔父的兒子之中,選立兩個嗣子,曹詢封為秦王,曹芳封為齊王,史書說:「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景初三年正月,明帝病危時,宣佈立齊王曹芳為皇太子,當時曹芳只得九歲。在此之前,即景初二年十二月,明帝已經頒佈命令,「以燕王曹宇為大將軍」,曹宇是明帝的叔父,曹操其中一個兒子,當時在曹氏皇族之中輩份最高,深受明帝信任,留在京城洛陽。「大將軍」是西漢中期以來,輔政大臣的職位。據《漢晉春秋》記述,除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亦共同輔政。他們都是明帝身邊的侍衛將領。曹爽是已故大將軍、大司馬曹真之子;曹肇是已故大司馬曹休之子;秦朗是曹操側室杜夫人前夫之子,曹操視為親子,明帝對秦朗非常信任;夏侯獻應該是曹操親族夏侯氏成員,據說曹操父親曹嵩原本姓夏侯,被宦官曹騰收養。由此可見,明帝原本的安排,是由幾位有皇室親貴身分的禁衛將領掌權,輔助少主。但這安排對士大夫出身的朝廷重臣來說,十分不妥當。

明帝最倚重的宮廷重臣是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孫資。「中書」是為皇帝草擬詔令、文件,隨時向皇帝提供意見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機要秘書、辦公室主任之類,監和令都是首長級職位。劉放和孫資對明帝安排皇室親貴輔政感到不妥,而且秦朗向來自恃身分特殊,經常羞辱士大夫,秦朗一旦當權,自己的權力地位可能不保。但秦朗等人每日輪流在明帝牀邊守候,劉孫二人沒有機會向明帝陳情。幾日後,劉放、孫資入見明帝,見牀邊只有曹爽一人,於是力陳燕王等人囂張跋扈的行為,擔心他們對少主不利。《漢晉春秋》記述當時的情景:劉放說:「委祖考之業(放棄祖父、父親的基業),付二三凡士(付託給幾個才幹平凡的人),寢疾數日(病重了數天),外內擁隔(宮廷與朝廷不通消息),社稷危殆(國家陷入危機),而己不知(但皇上自己不知道),此臣等所以痛心也。」帝得放言,大怒曰:「誰可任者?(有誰可以擔當中任)」放、資乃舉爽代宇,又白「宜詔司馬宣王使相參(應該召司馬懿回朝協助)」,帝從之(明帝同意)。放曰:「宜為手詔。(應該親筆寫詔書)」帝曰:「我困篤,不能。(我病得太重,不能寫字)」放即上牀(劉放登上御),執帝手強作之(執住明帝的手勉強書寫),遂齎出(齎,音擠或茲,雙手捧住的意思,即寫好捧出公佈),大言曰(大聲說):「有詔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皇上有詔書罷免燕王等人官職,他們不得停留在宮中)」。據《三國志.燕王曹宇傳》說:「冬十二月,明帝疾篤,拜宇為大將軍,屬以後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讓;帝意亦變,遂免宇官。」於是發生史書所記「魏明帝忍死等待司馬懿,向他託孤」的故事。

由此可知,司馬懿在魏明帝病危時取得託孤輔政地位,並非他主動爭取。而且,最有實權的輔政者,不是司馬懿,而是大將軍曹爽。曹爽的職位是「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加侍中,改封武安侯,賜劒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可以說是權傾天下。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