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448) 司馬懿 (十一) - 淮南三叛 - 22-12-2018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每集會介紹古今中外的已故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 MB
【下載連結】:

司馬懿 (十一)︰淮南三叛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清除了曹爽一黨的勢力,成為曹魏朝廷最有權力的輔政重臣。但他並未如小說戲曲所講,一下子便權傾天下,所有人都向他服從。事實上,曹魏政權的派系相當複雜:曹魏的皇族雖然經文帝、明帝兩代的壓制,不能參與朝政,無法掌握實權,但皇族的地位崇高,特別是武帝曹操仍有幾個兒子健在,受臣民尊崇;另外夏侯氏族人,例如夏侯霸、夏侯玄等人,仍然位高權重,夏侯霸是「討蜀護軍、右將軍」,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兄,官拜「中護軍」,而且是當世名士,是當時年輕士大夫的領袖。

朝廷大臣之中,不少出自漢末名門望族,例如陳泰是陳群之子,出自潁川陳氏;鍾毓、鍾會是鍾繇之子,出自潁川鍾氏;王淩是漢司徒王允之侄,出自太原王氏;王祥是當時著名的孝子,年幼時為後母「剖冰求鯉」受人敬重,出自琅邪王氏;何曾是太僕何夔之子,出自陳郡何氏;荀顗是荀彧第六子,出自潁川荀氏;羊祜家族是「九世二千石」即連續九代人擔任朝廷大臣及郡太守,出自泰山羊氏;衛瓘是儒學世家之後,出自河東衛氏等等,這些大臣的家世,並不低於河內司馬氏,因此司馬懿必須加以安撫,籠絡,爭取他們支持。司馬懿用的辦法,是強調弘揚儒家經學,特別尊崇孝道,以區別於曹操、曹丕父子所重視的文學、智謀,以及曹爽一黨年青才俊所標舉的性情才華及玄學。

更重要的是,少帝曹芳年近二十,已經是成年人,不需要大臣輔政,司馬懿沒有理由繼續掌權。而少帝想法接近曹爽,對司馬懿懷有戒心。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曹爽自願交出軍政大權退居侯第之後,以狠辣手段誅殺曹爽一家,並「夷三族」,其同黨「尚書丁謐、鄧颺、何晏、司隷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農桓範皆與爽通姦謀,夷三族」,必然引起少帝反感。司馬懿為了繼續掌握政權,政變之後立刻提出恢復丞相職位,由自己擔任。「丞相」職位在東漢時已經廢除,曹操掌權後恢復,自任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曹丕篡漢稱帝之後,不再設丞相,恢復東漢時「三公論政」的體制。「丞相」成為權臣的象徵,少帝當然不接納,不同意恢復。

嘉平三年四月爆發了都督揚州軍事的征東將軍王淩叛亂。王淩的叔父王允是東漢司徒,與呂布密謀誅殺董卓,其後王允亦死於亂兵。王淩以名臣後人被薦舉出仕,在曹操幕府任職,甚得曹操信任,據《三國志.王淩傳》說:「初,淩與司馬朗、賈逵友善。正始初,為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王淩鎮守魏、吳邊境的揚州超過十年,多次擊退吳軍入侵,立下功勳。王淩出自名門望族太原王氏,地位比河內司馬氏更顯赫,資歷及軍功並不下於司馬懿,因此對司馬懿奪取政權心懷不滿。司馬懿對他諸多籠絡,加官晉爵,但王淩並不賣賬。王淩的外甥令狐愚出任兗州刺史,「舅甥並典兵,專淮南之重」,於是兩舅甥密謀擁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為帝。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初,王淩詐稱吳軍入侵,要求朝廷增撥兵馬到揚州,司馬懿起疑心,決定親自領大軍南征,王淩見事敗,而且外甥令狐愚突然死去,失去呼應,只得向司馬懿投降請罪。史書記述:「五月甲寅,淩自殺。六月,彪賜死」,「秋七月戊寅,太傅司馬宣王薨,以衞將軍司馬景王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司馬景王即司馬懿的長字司馬師。

司馬師繼承權力之後,處事比父親更不擇手段,對少帝曹芳更不尊重。少帝的岳父張緝與中書令李豐合謀,密謀策動政變,罷免司馬師,推舉夏侯玄執政,但事情敗露,於是司馬師先發制人,誅殺所有參與密謀者,並廢黜皇后張氏。司馬師對少帝餘恨未息,以皇太后名義,公佈少帝「不孝」「荒淫」罪名,把他廢為齊王,立文帝曹丕少子、已故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髦為帝,並乘機誅殺文士領袖夏侯玄。朝廷大臣對司馬師的決斷,既震驚又畏懼。

司馬師敢於廢立帝后,獨攬大權,並誅殺夏侯玄,令鎮守揚州的鎮東將軍、揚州都督(相當於軍區司令)毌丘儉非常憤恨。毌丘儉是與司馬懿分兵討伐遼東公孫氏的名將,曾經攻破高句麗國都丸都城,軍功顯赫。他敬重司馬懿,視為長輩,司馬懿亦信任毌丘儉。王淩叛變平定之後,司馬懿任命毌丘儉鎮守揚州,可見對他信任。但是司馬師誅殺他的好朋友夏侯玄,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儉決定起兵反叛。司馬師得知揚州再次反叛,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征討,到達許昌。最初司馬師沒有必勝把握,向親信大將王基問計,據《三國志.王基傳》所記,景王(司馬師)曰:「君籌儉等何如?」(你計算毌丘儉他們的實力怎樣)基曰:「淮南之逆,非吏民思亂也,儉等誑脅迫懼,畏目下之戮,是以尚群聚耳。若大兵臨偪,必土崩瓦解,儉、欽之首,不終朝而縣於軍門矣。」(淮南的叛逆,並非地方上的吏民有反亂之心,是由於毌丘儉等人欺騙煽動和脅迫,他們害怕即時有殺身之禍,於是聚眾而起。假如大軍來臨逼近,他們必定土崩瓦解。毌丘儉和文欽的首級,不需一天便可以懸掛在軍門)景王曰:「善。」於是司馬師派王基、諸葛誕、胡遵等領兵進攻揚州首府壽春城。王基等得知毌丘儉的部隊多數是北方人,士氣低落,決定採取堅壁策略,圍城而不攻,又攻奪壽春外圍的儲糧,使守城的毌丘儉將士戰意消沉,逐漸逃走離散,毌丘儉出城奪糧失敗,被射殺而死,叛亂平定。司馬師在班師回朝之前,突然病發,死在許昌。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二月,司馬師平定揚州毌丘儉之亂後,在許昌病發而死,他的弟弟司馬昭匆匆趕到許昌,接掌軍政大權。司馬昭親自率領大軍班師回朝,然後公佈司馬師死訊,繼承「大將軍、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職位,成為司馬家第三位掌權者。司馬昭掌權之後,視少帝曹髦為傀儡,毫不尊重。司馬昭甚至穿上「衮冕之服」,即皇帝的服裝,又晉位「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錫」,步步向帝位進逼。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