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第三十幅
學名:Chaetodon mesoleucos
中文名:白面蝶,中白蝴蝶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 紅海與亞丁灣。棲息於珊瑚礁而且通常成對被見到。雜食牲,體長最大16公分。

第三十一幅
刺尾魚科,吊類
學名:Zebrasoma gemmatum
中文名:珍珠吊,寶石高鰭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 莫三比克與南非; 也馬達加斯加,留尼旺島 與模裏西斯。棲息於珊瑚礁與岩礁。稚魚在淺水區。 非常具有領域性與獨居性的雜食牲,體長最大14公分。

第三十二幅
學名:Acanthurus triostegus
中文名:班馬吊,綠刺尾鯛,條紋刺尾魚,橫帶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在區域各處除了阿拉伯半島周圍的海洋。東太平洋: 加州灣下遊到巴拿馬, 包括雷維拉吉哥多島,可可島,克利珀頓島與加拉巴哥群島。身體橄欖色的灰色, 有四個垂直的斑紋 (在黃色的眼對面的頭部上的 1條斑紋; 1 在尾梗上); 顏色變化成腹側白色的, 時常具有一個劃界的銳利線。 銳利地, 朝向前面的, 在進入一個凹槽之內摺疊下來的尾柄的每個側邊上的直立硬棘。 鱗片細小的。 在側邊與頂端上牙齒有小齒狀突起。 在前面的列中鰓耙 18-22,19-24 在後列中。出現在潟湖與臨海礁石,有堅硬的底部; 幼魚豐富的在潮池中時常攝取食物的特定藻類長在岩石上的近的淡水溢流那是啃食. 偶然地形成魚群; 較大時吃絲狀的藻類群集。 在產卵的時候,大量的卵與精子被鷹魟捕食時常那是在產卵期間出現。 形成產卵群集。從後幼生期到稚魚的銳變的大小是 3.2 公分。藻食牲,體長最大27公分。

第三十三幅
學名:Zebrasoma Xanthurus
中文名:紫吊,紫高鰭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 紅海到波斯灣; 從馬爾地夫記錄。在珊瑚礁繁盛的區域  中經常被成群發現或在岩石底部上.它小又多的咽齒建議一個食性以主要地菌絲藻組成。藻食牲,體長最大22公分,適合珊瑚缸。

第三十四幅
學名:Acanthurus Coeruleus
中文名:大西洋紫吊,紫藍吊,藍刺尾魚,黃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西大西洋: 美國的紐約州與百慕達群島到墨西哥灣與巴西。 東大西洋: 阿森松島,一個身體縱深刺尾魚 (體高 1.7 分之一標準體長) 具有一個顯著的黃色尾棘。 有所有大西洋西部刺尾魚的最特殊顏色。棲息於珊瑚礁,近海草地或岩石區域。 形成小群魚群。 主要日行性。 完全地吃藻類。在西南方的大西洋的 Fernando de Noronha 列島,稚魚支撐 , 清潔的區域伴隨著魚醫生 ( 小帶刺尾魚〔Acanthurus chirurgus〕 ) 與魚少校 ( 岩豆娘魚〔Abudefduf saxatilis〕 ) 而且啃食藻類以及剔啄脫皮來自綠海龜 ( Chelonia mydas) 的皮膚與寄生蟲. 這行為進行通常被跟隨著的一個特殊的檢查咬食海龜的皮膚 (頭部,肢翼與尾部), 以及甲殼。 最檢查而且清理身體部份是鰭狀肢.在尾梗的兩邊上的棘可能施放令人痛苦的創傷。藻食牲,體長最大39公分。

第三十五幅
學名:Ctenochaetus hawaiiensis
中文名:夏威夷吊,火焰吊,夏威夷櫛齒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 在大多數的大洋洲各處, 從密克羅尼西亞,維克群島與馬克斯島到夏威夷群島與皮特凱恩島。在後列 25 上,鰓耙在前面列 21-25 。 稚魚非常不同於成魚。 他們有較深的身體而且是鮮橘色的-紅色的有很多的深色鋸齒形。 成魚顯得均勻黑色從遠處但是實際上有很多的深綠色的水平細條紋。居住於臨海的岩礁或珊瑚礁的一個稀有的種. 稚魚發現於相當深的珊瑚豐富的區域了。雜食牲,體長最大25公分。

第三十六幅
學名:Paracanthurus hepatus
中文名:藍吊,剝皮羊,擬刺尾鯛,黃尾副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東非,包括到吉爾巴斯的瑪斯科林島,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大堡礁的南方,新加勒多尼亞與美屬薩摩亞。淡藍色﹐黃色的與黑色的.出現於臨海礁石的清澈又水流沖刷臺地。 形成鬆散的魚群在底部上面的 1 或 2 公尺了; 稚魚與亞成魚典型的成群靠近隔離了 Pocillopora eydouxi 珊瑚頂部而且當危險警報在分支之中緊緊地隱藏他們自己。 吃浮遊動物。相當稀有的而且高度地本土化.一個非常受歡迎與強韌水族館魚。雜食牲,體長最大26公分。

第三十七幅
學名:Zebrasoma rostratum
中文名:絲絨吊
地域:分佈於中太平洋東部: 對皮特凱恩島群 (迪西島) 的列島群島,馬貴斯群島,社會與 Tuamoto 島. 顏色深褐色的到幾乎黑色.(活著時在鱗片列之後有模糊的不規則的縱向藍色的線) 吻伸出。 體高 1.9 到 2.1 標準體長比率。 下顎齒 5 小齒狀突起, 一個中央的兩次與毗連的一些  一樣大。棲息於潟湖與臨海礁石。 它的小又多咽齒建議一個食性以主要地菌絲藻組成。藻食牲,體長最大25公分。

第三十八幅
學名:Zebrasoma flavescens
中文名:黃三角吊,三角倒吊,黃高鰭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 琉球,馬裏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馬克斯,維克群島與夏威夷群島。 曾經報告在中西大西洋的外海佛羅裏達的海岸,鮮黃色的整體.(灰白的在標本保存狀態下) 肉梗棘白色的鞘。 身體非常深的, 它的深度 1.4 到 1.75 標準體長比率。 吻一般伸出。 嘴小的; 齒竹片狀的, 靠攏在一起, 邊緣有小齒的。 12 上面的與在稚魚中的 14個下顎齒, 與 18 上面的與在一個成魚 15 公分 SL中的 22個下顎齒.棲息於潟湖與臨海礁石的珊瑚礁繁盛區域從下方湧浪區到大約 46 公尺.各別地生存或者在鬆散的魚群中而且吃菌絲藻。 一個受歡迎的水族館魚與頂級海魚從夏威夷輸出。 追求經過的雌性的具有領域性的雄性群體產卵與成對產卵被觀察。藻食牲,體長最大19公分。

第三十九幅
學名:Acanthurus achilles
中文名:雞心吊,心斑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太平洋: 加羅林群島西部與 Torres 海峽到夏威夷,馬貴斯群島與迪西島, 南至新加勒多尼亞; 馬裏亞納群島與密克羅尼西亞的馬紹爾群島。 中太平洋東部: 下加利福尼亞的最南端,墨西哥.深褐色的, 幾乎黑色。 在進入一個凹槽之內摺疊下來的尾柄的每個側邊上的直立的硬棘 (銳利的而且朝向前面的)。 嘴小的, 吻顯著地延伸。 下巴的周圍淺藍色環而且在鰓蓋上有相同顏色的斑點在突出部位上鰓裂。 背鰭有軟棘的部位超過硬棘的部分有較長的基底。 稚魚在尾部的區域上缺乏大的橘色斑點。出現於清澈的臨海礁石, 通常成群.吃絲狀而小的肉質多的藻類。 一夫一妻的.在尾柄的棘可能是有毒的。 來自後期仔魚階段到稚魚的銳變的大小是 6 公分。這種有時與 A. nigricans 雜交。藻食牲,體長最大28公分。

第四十幅
學名:Acanthurus tristis
中文名:虎紋吊,暗體刺尾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洋: 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西至馬爾地夫與查戈斯群島, 而且東至印尼南部至少到巴裏島的島。尾鰭的邊緣狹窄與白色的。 沒有橘色的區域在後鰓裂而且在胸鰭基底鰭 (擬態蓋刺魚 虎紋刺尻魚〔Centropyge eibli〕 的稚魚)後面腹地延伸,在混合珊瑚,岩石或沙子的區域中, 出現於潟湖淺灘與臨海礁石。 稚魚擬態善於隱藏的 虎紋刺尻魚〔Centropyge eibli〕 。藻食牲,體長最大25公分。

第四十一幅
隆頭魚科
學名:Halichoeres iridis
中文名:香港東菲火焰龍,烈焰龍,虹彩海豬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東非海岸南至南非的納塔爾; 也從馬達加斯加,塞錫爾群島與查戈斯群島。頭部橘黄色的有呈绿色的条纹與一個黑色的斑点在後眼;身體褐色, 雌性具有一個红色的条纹背面.在沙子與碎石區中, 栖息於陡峭的临海礁石。肉食牲,體長最大11.5公分。

第四十二幅
學名:Pseudocheilinus ocellatus   
中文名:五線龍
地域:分佈於中及西太平洋水域,雜食牲,體長最大10.3公分。

第四十三幅
學名:larabicus quadrilineatus
中文名:紅海四線龍,紫龍,四線拉隆魚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紅海與亞丁灣。出現於礁裙, 在珊瑚頂部之中而且在有稠密的珊瑚區成長的區域中.成魚吃珊瑚蟲而稚魚如其他魚的清潔工的行為。肉食牲,體長最大11.5公分。

第四十四幅
學名:Coris aygula
中文名:雙印龍,紅喉盔魚 ,鰓斑盔魚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红海與東非到列岛群岛與迪西岛,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罗得豪岛與拉帕群岛。尾鳍在雌性中略圆的, 截形而且有丝状的鳍条在大的雄性中; 雄性的腹鳍非常长的。大的雄性也變成全身深绿色而且發育一個隆起的前额與一根细长的第一背鳍棘。稚鱼有明显的被遮蔽的假眼橘色的.常见於半裸露的涌浪區中出现於沙子的邻近區域或者出现於裸露外礁平台,泻湖礁與临海礁石的碎石堆。成鱼独居性。稚鱼常见於水浅的潮池。主要吃包括甲壳動物,软件動物與海胆的具有硬壳的無脊椎動物。肉食牲,體長最大120公分。

返回列表